昨天,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前往市防汛指挥部,调研本市防汛抗台工作情况。相关部门在汇报工作时指出,当前城市气象灾害正日益呈现极端性特征。在气象灾害的考验下,本市防汛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防灾体系折射出一定脆弱性。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云耕参加调研。 市防汛指挥部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以及热岛效应和地面沉降等多种因素交叉影响,本市风灾、水患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突发的态势。抵御台风、暴雨、高潮和洪水形成“三碰头”、“四碰头”的威胁,是上海防汛抗台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悉,目前上海的汛期已经过半,总体汛情较为平稳,但防汛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艰巨。例如,本市一些防汛基础设施虽具备一定的防灾减灾能力,但相对于防大汛、抗大灾的要求以及城市的快速发展仍不能适应。 一线海塘尚未经受过超强台风袭击的考验;黄浦江防汛墙因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等影响,其设防标准较原先已有所降低;城镇排水系统和区域除涝设施还部分存在标准不高和局部空白的问题。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调研时指出,防灾减灾工作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必须高度重视防汛抗台工作,确保市民和城市的绝对安全。一些委员建议,本市需进一步加大防汛基础设施建设,可考虑在长江口加设防汛堤,建设排水闸,抵御发生罕见特大洪涝灾害的威胁。另有委员指出,本市中心城区和郊区防汛防台的标准还不一致。改变这一现象,本市需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建设,形成全市统一的防汛标准,不能给各类灾害留下“可趁之机”。 龚学平指出,今年上海大事多、喜事多,接下来要举办特奥会、女足世界杯等重大国际赛事,同时又在紧张筹备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相关工作,58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正在大力推进过程中。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在平日里加大对防汛抗台工作的执法检查力度,完善和巩固一套运转协调、操作高效的应急预案和常态工作机制,确保全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作。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包信宝、周禹鹏、刘伦贤、朱晓明、胡炜、王培生参加了视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