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作频道公告>>合作信息>>正文
普陀区全面保护科学利用河畔老建筑
8月13日

image

  苏州河畔莫干山路50号老房子

  苏州河畔老建筑拉开全面保护与科学利用的序幕。日前,拥有苏州河市区河段最长河岸线的普陀区,率先提出要“用历史的人文的情怀关注水岸老房”,采取多种方式严格保护苏州河两岸老建筑,深入发掘、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使之成为当代及未来上海的瑰宝。
  
  普陀区是上海市区苏州河岸线最长、历史上苏州河水岸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区内河岸两旁数量众多的纺织厂、面粉厂、火柴厂、印刷厂、造币厂、啤酒厂、减速机厂、帘子布厂、无线电厂、制药厂、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厂等,都曾在上海乃至全国工业经济史上创下最老、最大、最全等“纪录”。还有许多仓库、金融、消防等服务性机构,也都紧傍着苏州河。经历了多少年风风雨雨的洗礼,这些水岸老房如今已成为上海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的最好见证。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水岸老房的价值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去年9月,上海市政府批准实施由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的《苏州河滨河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苏州河滨河区域的功能布局、土地使用、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等作了严密的规划控制。普陀区率先行动,在委托市水务规划部门进行了详细的区内水系保护性规划调研的基础上,不久前又由区政协出面,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了“苏州河水岸文化发展论坛”。在这次论坛上,市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水岸老房的作用,提出要“用一种历史的人文的情怀,来关注苏州河水岸老房”。
  
  该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在会上亲自宣布:普陀区要在3到5年时间内,率先在保护苏州河历史文化风貌作出榜样。要充分发掘河边众多老厂房的文化价值,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措施,将这些老建筑置于最严格的保护之下,使之成为普陀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综合功能轴线中的重要角色。区政府还专门成立了苏州河环境景观建设及综合整治办公室,着手编制《苏州河普陀段总体规划方案》,将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科学利用纳入沿岸整体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市规划、文管、土地房屋、水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普陀区有关部门已进行系统部署,要把苏州河两岸老工业建筑中的大部分具有纪念意义的产业建筑,像上海面粉厂、啤酒厂旧址等,在全面检修、保护的基础上改造成面粉、啤酒等产业博物馆,集中展现产业历史、弘扬产业文化。还有一些特别精美的老建筑,如现上海造币厂厂房,其古典式的柱头法式极其经典,内部装饰十分精巧,它们也将被改造成“中国造币博物馆”,成为集生产、游览、建筑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还有一些虽然在建筑风格上并不具有太高价值,却在工业发展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老建筑,也将尽量保留、“量才重用”。
  
  与焕发青春的水岸老房相匹配,普陀区有关部门又多方运筹,让苏州河上桥梁尽快承载起必要的文化功能;两岸岸线的绿化与亲水通道也要加快建设,并努力实现自然化、生态化;还要做好相应的水面文章:规划建设一条水上旅游线路,合理设置游船码头,用水上巴士串连起沿线的老厂房、老民宅,把这些零碎的水岸老房“变”为一颗颗闪光发亮的珍珠,让它们把苏州河边发生的众多历史故事,告诉每一个来访者。

 
 来源:文汇报    作者:洪崇恩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