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作频道公告>>合作信息>>正文
沪人大专题调研外来媳户籍入迁问题
8月27日

  外来媳妇正日益受到本市有关部门关注。记者昨日从市人大获悉,由静安区市人大代表完成的《关于上海外来女性与城市安全建设的专题调研报告》建议,上海市应从城市安全建设的角度出发,寻找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加大对外来媳以及其他外来务工女性合法权益的保障。
  
  这份专题调研显示,上海既有的480万外来人口中,女性占42%%,而其中“低学历、低收入、低工作层次”的外来媳又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因两地婚姻形成的外来媳群体,大多处于弱势地位。据统计,上海外来媳的就业率仅为34.5%%,其中九成从事钟点工、家政服务、临时工、零工等工种,收入微薄且不稳定。此外,还有26.2%%的外来媳婚后从未就业。
  
  由于本市户口和就业方面遇到的困难,外来媳的社会保障状况不容乐观:基本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无法保障;用人单位往往不按相关规定缴纳社会综合保险;从事家政服务的外来媳由于没有所属单位,无法享受外来人员综合保险。这些外来媳一旦生病,高额的医疗费用将是这些外来媳月收入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报告认为,外来媳是生活在上海的事实居民,有关部门首先须从观念上接受外来女性,平等对待,消除对她们的歧视、漠然和排斥。“在制定地方政策法规时统筹考虑,把她们纳入社会整体”。在促进外来媳就业方面,本市不妨将其纳入上海市就业工程,加大就业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从而大幅度提高外来媳的就业率。
  
  报告建议,本市须尽快完善外来媳的户籍入迁政策,完善外来人员的居住证制度。建议注重扩大临时居住证的功能,例如把居住、用工、就业、子女就读、计划生育和卫生防疫等功能归并其中,做到强制与享受待遇并存,使外来人员办理临时居住证的态度从“要我办”转为“我要办”,从而进一步做好外来人口登记管理工作。
 
 来源:新闻午报    作者:杜宇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