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作频道公告>>合作信息>>正文
浦东全力打造服务全国“四大平台”
8月28日

  帮助重庆万州区新田谭绍村二组120户的移民点修建沼气、村级服务中心、道路等;支援万州商贸职业中专学校新建5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培训楼……近日,浦东新区与重庆市万州区正式签订《2007年对口支援万州区项目协议书》,计划陆续在11个实实在在的项目上,提升重庆万州区在教育、卫生、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水平。

  这是浦东新区党政代表团近日赴成都、重庆、武汉等地学习考察,进一步加强与长江流域各地区合作交流的成果之一。在学习考察期间,新区代表团一行参观学习了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农家乐———“五朵金花”、西永微电子产业园、重庆市清河村新农村示范区,武汉市汉口江滩、东湖高科技开发区等,每到一处,代表团成员们真切地感受到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的滚滚热浪。

  从开发开放起,浦东在“学习全国、服务全国”精神的指导下,全力打造要素市场服务平台、产业功能辐射平台、区域合作交流平台、人才培训开发平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

  要素市场集聚,实现跨地区联动发展。作为改革试验田的浦东,高度集聚了证券、期货、钻石、产权等要素市场,使各地要素资源在快速流动中不断增值。最新统计显示,仅今年上半年,上海产权市场实现的长三角地区间异地并购交易达218宗,成交金额22.82亿元,同比增长了10%以上。借助国际航运中心的影响力,浦东以流量经济服务长三角。保税物流园区改变了以往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加工、组装及配送等环节需要通过境外才能实现的状况,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加工贸易企业搭建了快速结转平台。如今,在口岸货物通关时间上,海运从3天至5天缩短到24小时以内,空运从3天缩短至12小时以内;外高桥保税区和各出口加工区间的货物调拨只需4小时左右,审批环节仅需几分钟。据不完全统计,在园区进出货物总量中,一半以上来自于长三角地区。

  产业梯度转移,逐步实现功能辐射。近几年来,浦东探索形成了“种子技术和精深加工在浦东、生产种植在区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上海农业科技种子公司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建立种子包衣工厂,对牧草种子包衣后实施牧草飞播,至去年底,飞播面积已达1000万亩;上海东方种畜牧场等1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以合同、订单等方式,通过对外省市的农业原料加工、包装实现产品配送和出口,带动了当地种养殖面积达20多万亩、滩涂15万亩,年销售农产品20多亿元,其中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这种“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已辐射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异地农产品基地130万亩。

  区域间双向交流,搭建合作共赢平台。从1993年起,浦东分别对西藏日喀则、新疆阿克苏等地区开展对口支援。截至去年底,新区财政累计投入扶持资金5584多万元,援建项目50多个。

  同时,浦东推进与全国各地的合作交流,与友好城市嘉兴签订了7个专项合作协议。通过新区农产品和水产品交易两大市场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产品、水产品分别实现年销售额35亿元和23亿元。

  多形式人才培训,向各地“智力输出”。浦东通过建立合作培训、人才派遣等区域合作开发机制,广泛开展与江苏、浙江等省市的人才合作。目前,新区已与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合肥等17个城市开展了异地人才派遣合作。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浦东共为全国31个省区市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568期,参加培训人数达到2.1万人次,为全国17个省区市培训现代农业人才1万多人次。

  同时,浦东按照“差别定位、协调互动”的思路,加大与长三角及全国各地人才政策和岗位供求信息的共享,为国内外各类人才提供一体化服务。

  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杜家毫表示,下一步,浦东将优化投资“导航”服务,推动已集聚在浦东的200余家国内外总部和100多家研发中心发挥溢出效应;加大产业转移力度,提高项目合作水平,增强中西部的造血功能;发挥浦东国家级开发区的管理优势,加强与兄弟地区开发区在园区规划、开发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联动与合作;积极参与区域人才开发一体化过程,发挥浦东人才高地的优势,更好地发挥服务、辐射、带动作用,在推进合作交流中实现自身发展的新提升、新跨越。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李蕾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