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教委教研室公布的一份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调查报告显示: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作业布置量较大、学生课业负担仍较重;课堂教学追求形式上的“讨论”,缺乏内容等。这一调查考察了杨浦、静安、虹口、奉贤等区县的课堂教学状况。
课堂教学片面追求“热闹”
本市2004年从小学起始年级开始全面实施“二期课改”,目前所有初中、高中起始年级均都实施。课改后的教学情况如何?教研员深入课堂听课后发现,一些课堂教学仍以灌输为主,教师较少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对探究等教学方法缺乏研究,往往停留在形式上、简单的模仿,造成课堂表面“热闹”、实质缺乏内容的教学“怪圈”。
比如,课堂上,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但小组讨论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讨论时间不足、问题的“含金量”欠缺。一位小学校长指出,有的课看上去很热闹,学生发言也很踊跃,但从教学实质上看,仍属浅层次,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度”较难把握。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也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本市35岁以下教师占75%,相对缺乏教学经验,校长应增强课程领导力,深入一线“带教”,指导教师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环节;教师要从分析学生出发改进教学,全面把握学生已有知识、实践体验、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及认知规律等。
一二年级不留作业,很难做到
数据显示,近72%的学生每周至少测验一次;近40%的学生作业需要家长或家教陪同完成;48%的学生回家后没有自由玩耍时间,23%的学生一天仅有半小时以内的玩耍时间。以上数据表明学生课业负担仍较重。市教委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但调查发现各学校仍在布置作业,尽管作业要求学生在校完成,但因作业量相对较大,大部分学生在校无法完成,“演变”成了变相家庭作业。
有关负责人建议,学校要精选作业,控制作业量;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用;减少频繁的周考、月考;作业批改加强针对性,特别是作文批改,注意个性化,增加与学生的对话,多提建议,多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