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电子标签、“科研114”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这些新的科研成果和科技服务项目,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摆开展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在今天开幕的上海—新疆科技合作洽谈会上,上海80多家企事业单位带来了200个项目供新疆的技术需求方挑选,其中有17个项目签订合作协议,总金额超过4000万元。
本次活动作为第四届“中国科学院—新疆科技合作洽谈会”的分会场之一,由上海市科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乌鲁木齐市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和亚洲企业孵化协会共同主办。有关部门在会前就做足“功课”,提前调研新疆当地技术需求,向上海科研单位广发“英雄帖”,使得此次参展项目大都有的放矢,集中于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先进制造等领域。上海交大农学院教授王世平带来的葡萄节水技术,此前在吐鲁番地区连开三次“宣讲会”,其有效阻止水分蒸发渗漏、定量施水等特点,正好解决了当地炎热缺水给葡萄种植带来的难题。双方一拍即合,在今晚签订合作协议,由交大农学院提供技术,吐鲁番科技局投入相关设备,合同总金额约400万元。
上海的人才资源也一起“空降”新疆。昨天,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所关兴亚院士等专家,来到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化工工业园区,为节能减排把脉。废渣、废水、废气、余压余热如何利用?石化、煤电的产业链如何互相延伸?园区企业连连发问,院士专家一一答疑,还互留了联系方式。上海市科委有关人士表示,如有需求,他们将以立项方式支持双方技术合作。
自2000年起,包括上海在内的东部十省市科技部门就与新疆建立了科技合作制度,每年商议合作内容。目前沪新两地已达成合作项目155项,总投入达9.94亿元。上海农科院的优质杂交旱稻已在阿克苏地区引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