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帮助800余名刑释解教等人员就业
42岁的张某,2000年刑满释放后就开始找工作,不料其就业之路屡受挫折,虽先后曾被10多家单位考虑录用,但都在最后“政审”关被淘汰。昨天经长宁区社保局、区预防办、区司法局、团区委、区禁毒办等党组织和职能部门的斡旋,原本心灰意冷的张某被上海某供电所正式录用,成了这家单位的保安。 今年以来,长宁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大力开展特殊群体就业援助行动,并将活动延伸到基层、深入到社区。在确保低保、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得到充分就业的前提下,研究出台了促进刑释解教人员等社会特殊群体就业的实施意见,并将刑释解教等特殊对象的就业安置任务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的考核体系。2007年长宁区累计投入促进就业专项资金近亿元,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全社会都来重视刑释解教等特殊群体的社会就业。 刑释解教人员就业一直是难啃的“硬骨头”,一般用人单位避而远之。然而,每个刑释解教人员都会涉及一个家庭。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好、帮教好,不仅体现社会的人道、公正与文明,而且事关千家万户,是社会稳定、平安的迫切需要。对此,该区司法局、禁毒办党组织和团区委认真做好“摸底关”:通过发放征询表、走访调查刑释解教人员就业现状等形式,全面梳理未就业的特殊群体情况,明确了就业愿望迫切、家庭困难且帮教稳定的对象为企业招聘推荐对象。区社保局则全力做好“匹配关”:组织开发公益性和政府财政出资的就业岗位;组织召开用人单位座谈会,上门宣传、积极消除用人单位的社会歧视,发掘社会资源;并对司法社工、就业援助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事前工作培训。 与此同时,举办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对象参加的就业招聘专场,提供工作岗位。在日前该区社保局等主办的招聘会上,新长宁集团、宏图三胞等20多家用人单位和长宁区非机动车停放服务社等10多家公益性劳动组织,以宽容理解的态度,为刑释解教人员等提供了工作机会。 据统计,2001年至今,长宁区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群体就业共80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