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昨天,捐建希望工程红军小学的倡议发出了1个月零4天,市希望办收到捐款已经超过500万元,可以援建20多所红军小学。这1个多月里涌现了很多动人的故事,本报报道的76岁老人方耀熊夫妇和83岁孤老浦幼源的事迹更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昨天,原红二六军团政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之女廖涤青等几位老红军的后代专程从北京赶来,为方耀熊、浦幼源两位老人以及其他的捐款代表颁发“援建红军小学突出贡献奖”。
现场:露天小巷办仪式
简单的颁奖台,几十张木椅,摆在市希望办两幢小楼当中两米宽的露天走道里,这就是昨天的颁奖仪式现场。没有华丽的摆设,没有宽敞的环境,椅子不够用,还临时到隔壁的单位借了几张。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这是主办方的想法。“会场很简朴,仪式很简单。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是热的,我们的情是真的。”
昨天,廖涤青、廖飞等从北京远道赶来的红军后代,与中国青基会秘书长涂猛、团市委副书记李跃旗、市希望办主任吴仁杰等领导,坐的就是那几张借来的椅子。
红军后代:向你们三鞠躬
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筹备办主任方强一上台,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各位老同志,我代表山区的孩子,谢谢你们。”
昨天到场的老红军后代,有从北京赶来的廖涤青,廖汉生的长孙、红军小学建设大使廖飞,开国上将黄新廷将军家属、武警上海总队政治部副主任姬国卿,原红二十五军将领徐兴华之女徐海平。除了专程为方耀熊老人等捐款市民颁奖,他们还带来了一面由236位老将军亲笔签名的中国工农红军军旗赠送给市希望办。
“上海是个有革命传统的城市,这些老人省吃俭用,一点点积攒起了这么些钱,毫不犹豫地捐献出来,太不容易了。”握着方耀熊夫妇、浦幼源老人的手,廖涤青说,“我们一定要过来向他们亲口说声谢谢。”
仪式结束后,几位老红军的后代携手站在台下,向着台上的老人们郑重地鞠了三个躬。
老人:要自费看红军小学
方耀熊老人昨天来之前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颁奖仪式。“这件事做了就完了,现在老红军的后代给我们鞠躬,我真的不敢当。”他说,虽然他参加的不是红军,但也算是红军的继承人,“这都是我该做的。”
奖杯和奖牌,老人准备带回去好好珍藏。“和我的军功章放在一起,也是留给后代的纪念。”听说自己捐建的一座红军小学即将在贵州建起,他高兴地和老伴商量着:“等建成了,我们俩一起去看看。”接着又说:“一定要我们自费。”
老人的精神也感召着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昨天,浦东一家房产公司的100多位年轻员工集资捐献了100万元。“年轻人应担负起更重的社会责任。”公司代表徐小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