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作频道公告>>合作信息>>正文
孵化器:中小科企的摇篮
9月25日

  总量逾500家,在孵企业超4万户,成活率达七成

  从无锡尚德的施正荣,到分众传媒的江南春……在被誉为“科技企业和企业家摇篮”的孵化器里,“孵”出了一个个中国“金蛋”。记者从昨天在沪开幕的“孵化器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论坛上获悉:尽管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年纪”不足美国一半,但20年来尤其近几年来,各地孵化器机构数量已突破500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孵化器大国。

  孵化器(incubator)的概念来自半个世纪前的美国,它主要以科技园甚至科技楼宇的形式,为初创期企业提供创业空间、辅导和服务,并以优惠条件促进创新成果转化。1987年,时任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基金”负责人的拉卡卡先生访华时带来这一先进理念。由此,中国第一个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诞生了。

  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孵化器数量达548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68家;孵化场地总面积2008万平方米,平均每个孵化器拥有3.7万平方米,可用资金总额超过200亿元。这些遍布各地的孵化器正在孵化的企业达4.1万家,平均每个承担75家企业的孵化任务;也就是说,全国每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就有1家处于孵化器中。

  得到政策、租金、税收等方面的原始扶植,在孵企业取得良好的成长性。经统计,国内入驻孵化器企业的成活率高达70%,成果转化率近80%。就已从孵化器“毕业”的近2万家中小企业来看,毕业时平均年收入900万元,经济规模比入孵时大了5倍;毕业后,年收入超1亿元的“亿元户”企业已有568家,还有59家毕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海归博士施正荣创业在无锡园区孵化,打造太阳能高科技企业,一度成为内地首富;江南春的小企业起家于上海中山公园旁的孵化楼,而今已是楼宇视频广告霸主。

  “十一五”期间,孵化器将不求大,而求强,并进一步“走出去”。据透露,国家主管部门将修订孵化器的考核评价指标,孵化企业数量、场地面积、招商引资等所占分值的比重将下调,而更看重类似“单位面积产出”的质量业绩。同时,孵化器将继续扩大多元投资,国家直接投入将逐步减少,而各类企业及独立公共组织将变为孵化器产业化、市场化运作的绝对主力,事实上毕业企业“反哺投资”原孵化器的范例正越来越多。此外,中国孵化器也逐步国际化,包括上海在内的9个国际企业孵化器,引来多国科技企业入孵;另一方面,已在欧美、澳洲、东南亚等地大量建立海外孵化器。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徐瑞哲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