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笔动迁款,沈先生与父亲及弟弟反目。为解决问题,三人来到东方电视台新闻娱乐频道的录播室接受现场调解,在人民调解员的努力下,父子、兄弟冰释前嫌。最近电视热播的《新老娘舅》,是上海市司法局和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合作摄制一档节目,每期都有一名人民调解员充当“老娘舅”。目前,申城共有10万余名人民调解员,调解矛盾、解决纠纷。
截至去年底,全市210个街道(乡、镇)全部建立司法信访综合服务窗口,19个区县法院均已设立人民调解窗口,5800余个居村委设有调委会,形成了一张立体化的矛盾调解网络,构筑了城市和谐。
一家人为动迁款反目经调解父子和好如初
老房子动迁本是好事,但在动迁款的分配问题上,亲情出现危机。市民沈先生的父亲在北苏州路南的老房子动迁,拿到了125万的动迁款。老人本来答应多给他5万,后来却没有兑现。沈先生觉得父亲偏向弟弟,从此与父亲和弟弟关系交恶。
人民调解员何永昌知道这件时候,说服三人一起来到《新老娘舅》节目组的录制现场接受调解。在节目现场,沈先生大倒苦水,指责父亲偏心弟弟,而老沈虽然承认自己偏心,但也表达对大儿子的不满。沈弟弟一上来就指责哥哥不该为了5万元钱和父亲断绝父子关系,哥俩没说几句就大吵起来,甚至在节目现场上演了“全武行”。
双方被拉开后,调解员何永昌和兄弟俩唠起家常:他们小时候生活很艰苦,一次沈先生得了急性脑膜炎,沈爸爸四处借钱给他治病,还七天七夜抱着他打吊针。沈弟弟小时候被人欺负,哥哥总是冲在前面保护他。沈先生想起往事,不言语了。沈弟弟则提起小时候在家里荡秋千,被拉塌的房板砸在下面,还是哥哥救了自己。“他以前对我真的很照顾!”说起往事,沈弟弟当场落泪,表示愿意让出5万元钱给哥哥。
最终,经过调解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和“,事情圆满解决,兄弟、父子和好如初。
“新老娘舅”成明星观众感动市民参与
这期《房子、票子、儿子》节目,是东方电视台新闻娱乐频道《新老娘舅》栏目的一档节目,每期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真人出镜,接受人民调解员的现场调解。为了让节目更加完善,日前,市司法局和各区县司法局的负责人,与文广集团的有关负责人,召开了联席会议,就提升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在会上,上海市司法局新闻办主任朱剑华介绍,该节目由上海市司法局和上海市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合作摄制,直观地反映了本市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运用法律手段,义务为老百姓调处矛盾、排忧解难的现实。节目由东方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主持,其中的老娘舅都由本市的基层调解员担当,节目中的“主角”则是希望解决各种纠纷的老百姓,整个节目反映了矛盾的调解过程。
记者了解到,该节目从今年年初起每周一到周五黄金时段在东方电视台新闻娱乐频道播出。因节目形式喜闻乐见、又反映老百姓生活中的身边事,与市民结合紧密,是老百姓自己的节目,因此收视率一路飙升。节目中,作为老娘舅的人民调解员在调解矛盾时,与当事人积极互动,不说教,调解成功率很高。因为上节目多了,很多人民调解员成了平民明星,受到电视观众的欢迎。
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综艺部副总监徐向东表示,这个节目体现了上海是讲法、理、情的社会,把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东方伦理道德的美,融入到《新老娘舅》的人民调解中,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和示范作用。“我做了十几年的节目,很少看了节目哭,但这个节目中的老百姓能触及我的心灵,让我多次感动得流泪,以后还要在增强节目的服务性上下功夫。”
据《新老娘舅》节目组负责人杨萍介绍,该节目已播出1个半月、共20多期,有很多想解决问题的市民积极参与。她特别指出,市民参加这个节目如果顾虑,可以选择戴墨镜,或请节目组工作人员做相应技术处理,当事人的意愿和隐私也会受到尊重和保护。
另外,考虑到每次节目播出后,都有很多市民打进热线电话,咨询相关法律问题,但由于《新老娘舅》不是咨询类节目,无法满足市民的咨询需要。今后,节目组会考虑增加些相关普法的内容或途径。
由“法庭见”到“找调解员”市民矛盾化解在基层
记者昨天从市司法局获悉,在去年试点基础上,本市今年将针对物业纠纷类热点问题推出专门的调解规范,使居民与物业的矛盾得以及时化解。此前,上海已相继出台专门针对民事纠纷、轻伤害案件、医疗纠纷的调解规范。如此一来,小到物业纠纷、家庭矛盾,大到轻微伤害案件、动拆迁矛盾,本市积极编织各方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大调解”网络,整合各类社会调解资源,通过委托人民调解的方式,让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仲裁调解等多种调解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无缝衔接,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维护了社会和谐。
目前,全市有8个区80个司法所实现了派出设置,11个区县139个司法所实现了独立设置,基层司法行政机构履行职责的能力不断增强:210个街道(乡、镇)全部建立司法信访综合服务窗口,19个区县法院均已设立人民调解窗口,5800余个居村委设有调委会。各街道、乡镇调委会全部建成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并配备3名以上专职调解员,工作网络进一步健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进一步完善。
为完善“大调解”这张网,市司法局还积极探索大调解工作格局,开展了医患纠纷、劳动争议及物业管理纠纷委托人民调解的试点工作,组建91个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受理法院委托的民事纠纷案件32668件,受理公、检、法机关委托的轻伤害案件1579件。人民调解领域不断拓展,调解效力不断提升。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由民间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即可让人民调解员介入,促进当事人和解,达到不立案、撤案、不起诉、免予或减轻刑事处罚等处理结果,也让受害人获得满意赔偿。调解的触角还进一步向前延伸:民警遇因民事纠纷而起的治安案件,可第一时间通知属地人民调解员化解。
如此一来,市民有了纠纷,无论是医患纠纷、劳动争议及物业管理纠纷,都愿意首选相对于“打官司”来说省钱省力省时间的人民调解,口头语也由“法庭见”变成了“去找调解员”。据悉,去年,全年共受理人民调解129045件,调解成功123883件,成功率达96.08%%;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48418份,其中,当事人反悔引起民事诉讼后,已经人民法院审理的840件均被确认。不但节约了大量司法成本,还更好地增进了社会和谐。
【选择调解好处多】
省钱省时走捷径
对老百姓来讲,选择人民调解解决纠纷好处很多,比如说民事纠纷委托人民调解(法院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把特定的民事纠纷委托给适合的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与对簿公堂打官司的过程相比,这种解决问题的途径省时间省精力。按照规定,诉前调解一般应在30日内结案;审前、审中委托调解的要在15日内完成,经当事人申请并征得法院同意的,调解时间可在最长15天内适当延长,比走诉讼审理路径(交诉状-排期开预备庭-再排期正式开庭-等待一审判决,或者再有二审的反复和执行问题)节约大量时间。在经济成本上,选择调解还可以减免诉讼费。
调解成功后,当事人可要求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如不成功或事后当事人反悔,还可进入正常的审理程序。目前,法院委托人民调解的民事纠纷范围,包括离婚纠纷,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纠纷,继承收养纠纷,邻里纠纷,损害赔偿纠纷,物业纠纷,买卖纠纷,民间借贷等一般合同纠纷,以及其他适合委托人民调解的纠纷。
案结事了更省心
调解不仅能及时化解民事矛盾纠纷、缓解审判压力、促进司法资源合理配置和审判效率提高,还符合我国“和为贵”的传统观念。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民间纠纷,如果简单的走诉讼途径,只会加深彼此间的对立和怨恨,矛盾反而会进一步激化;而通过基层社区调解渠道来疏导,更有利于纠纷当事人消除对立,调解结果也容易履行,比判决更能做到案结事了。同时,也将引导居民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维护了社区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