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调解无缝衔接 社会资源充分调动 各类纠纷提早化解
家住虹口区的周先生因屋顶渗水,几次向物业公司保修,结果都不满意,一怒之下拒付物业管理费,物业公司欲诉至法院。居委会调解员闻讯上门,提出先由物业公司上门维修、事后回访,业主满意后一次付清拖欠物业管理费的办法,这桩矛盾近日终得化解。
记者从市司法局获悉,在去年试点基础上,本市今年将针对物业纠纷类热点问题推出专门的调解规范,使居民与物业的矛盾得以及时化解。此前,上海已相继出台专门针对民事纠纷、轻伤害案件、医疗纠纷的调解规范。
小到物业纠纷、家庭矛盾,大到轻微伤害案件、动拆迁矛盾,本市积极编织各方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大调解”网络,整合各类社会调解资源,通过委托人民调解的方式,让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仲裁调解等多种调解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无缝衔接,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维护社会和谐。
窗口遍布社区乡村
江苏路街道的居民赵阿姨想让外地回沪的女儿落户自己家,不料儿子激烈反对,还扬言要把姐姐打出家门。双方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一起家庭纠纷随时可能激化……说是家庭纠纷,可诱因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有当事人的感情、历史原因及对相关法律政策的误解。
居委调解干部第一时间走访这个家庭,疏导情绪、了解情况。随后,街道首席调解员跟进展开工作。涉及历史、政策问题,派出所的民警给予权威准确的答复;涉及法律问题,定期到基层进行指导的法官作出明确解答……就像是一帖表里互济的药方,多种药材各尽其用、相互配合,将胶着纠结的病症一丝丝化去。
如今,在上海已形成了一张立体化的矛盾调解网络,维护着社区和谐。全市210个街道(乡、镇)全部建立司法信访综合服务窗口,19个区县法院均已设立人民调解窗口,5800余个居村委设有调委会。
为完善"大调解"这张网,上海还在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由民间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即可让人民调解员介入,促进当事人和解,达到不立案、撤案、不起诉、免予或减轻刑事处罚等处理结果,也让受害人获得满意赔偿。去年前三季度,各级调委会就接受委托轻伤害案件842件,调解成功802件,成功率达95.25%。调解的触角还进一步向前延伸:民警遇因民事纠纷而起的治安案件,可第一时间通知属地人民调解员化解。至去年9月已调解535件,成功率达90%。
"大调解"网络不仅促使更多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以化解,也节约了大量司法、行政资源。本市一年一审民事案件13万件,平均每个民事法官每年就要处理多达260件,随着民事案件委托人民调解的开展,部分区首次出现了法院一审民事案件受理量同比大幅下降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市民将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的首选。"以前我们遇到问题说''走着瞧'',后来说''法庭上见'',现在我们更乐意说''先去找调解员''!"市民李强这样对记者说。
多方化解“疑难杂症”
在农贸市场,有消协调委会;在外来人员聚集地,有外来人员调委会;面对小商小贩,有个协私协调委会;面对物业纠纷,有物业管理纠纷调委会……"大调解"网络通过整合相关机构和社会资源,让触角延伸到更宽广的领域,依法妥善化解纷争,努力增加和谐因素。
面对诸如物业矛盾、消费纠纷等新热点,充分调动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社会资源,成为推动调解顺利进行的有力手段。为推进疑难消费纠纷的调解,市消保委建立了疑难案例会诊制度,邀请法官和律师共同参与探讨,有效推进了一批具有普遍性的疑难消费纠纷的调解处理。近年来,市消保委成立了家具、黄金珠宝、居饰材料、家庭装饰、空港、旅游、汽车、保健产业8个专业办公室,联合行业协会、业内专家开展维权活动,设立专家小组组织鉴定、实地勘查,大幅度提高了相关领域的投诉解决率。
对于医患纠纷等难点问题,普陀、浦东、徐汇、青浦等区组建了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利用"第三方"说理,调解员大部分具有主任医师资格,其余人员则由法官、律师及人民陪审员组成。去年以来,已受理医患纠纷132件,成功调解97件,成功率73%,累计赔偿数额达400多万元。
上海还创造性地组建了"市联席办基层组",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律师和相关部门干部组成,131人兵分12组,用半年时间下到基层,专门解"死结",专题化"坚冰"。短短半年时间里,基层组就和信访部门一道,化解了393件突出矛盾,缓解了251件突出矛盾。
“片儿调”成品牌
"调解员就是管管鸡毛蒜皮,可以不懂法,只要资格老"---这是以往不少人对于人民调解员的偏见。消除这种偏见,需要人民调解队伍更专业化、职业化。
去年5月,徐汇区龙华街道26个人民调解工作站揭牌,26位专职调解员接受了聘书。这些专职人民调解员都是住在该地区的居民,群众基础好,又熟悉法律政策。下一步,全市还将在20%以上的居村委调委会都配备1名以上以人民调解工作为主的专职人员。一些区县及街镇还聘请调解经验丰富、热衷公益服务的调解干部、街道司法干部、退休法官、检察官及律师等,担任专职或兼职调解员。
为了塑造品牌,不少区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培育、扶持自治性和自律性较强的人民调解工作机构。去年,徐汇区就专项拨款400万元,率先在全市试点居(村)委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站,聘任专职人民调解员"坐班"化解纠纷。目前本市19个区县210个街道、乡镇调委会已全部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共聘请专职人民调解员773名。
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的首席人民调解员李琴告诉记者,在以她名字命名的专业工作室,5位人民调解员分别与街道下属的居委会结对,对居民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定期到居委会了解情况。利用贴近民众的优势,主动介入矛盾调处,在矛盾升级之前,就努力将之消除在萌芽状态。浦东张江镇的人民调解工作室有6名专职调解员,包干若干个村居委,从纠纷发生到调解员到场一般不超过半小时,被居民亲切称为"片儿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