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居住在小区里的两户外国居民发生矛盾,人民调解员该如何参与?仁恒滨江园小区在这一问题上给出了答案。他们在全国首创由外籍居民担任人民调解员的先例,4年来,“洋老娘舅”化解了各类纠纷40多起,获得了小区居民的一致赞誉。
仁恒滨江园小区1946户居民中,有60%是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居民。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2003年小区成立调解委员会,吸引了澳大利亚居民JansonBoomhan,德国律师夫妇PhilipLazare、EvaDrewes和马来西亚居民LizSun加入。
不久前,在德国居民家工作的周阿姨因工资问题与雇主玛丽发生了矛盾。周阿姨和玛丽当初约定提供月薪为1700元的包月制家政服务。一年半后,玛丽夫妇准备回国度假,给周阿姨介绍了新东家———他们的德国朋友Jenny。等到5月初玛丽一家回沪,玛丽认为已为周阿姨安排了另一份工作,因此只同意支付500元,余下的1200元应由新东家支付。双方吵得不可开交。
在中国已经生活了10年的德籍“洋委员”Eva得知后,和先生一起当起了“老娘舅”。她先在电话里与玛丽慢慢沟通,又多次上门向满脸怒容的玛丽解释彼此的误会。经过来回沟通,双方最终都有所让步,玛丽答应再支付给周阿姨800元。Eva又起草调解协议,纠纷双方高兴地在协议上签了字,并当场履约。
“在德国,哪怕邻居家的树叶落入自家庭院这样的小事都会去打官司。可这是在中国,居委会圆满调解了那么多复杂的纠纷,说明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Eva表示,尽管只是义务工作,但深谙中国式调解之道的“洋老娘舅”乐此不疲。对“洋老娘舅”的存在,小区居民都表示了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