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 促进和谐
 
不打官司解决纠纷 吸引外籍居民参与
3月 5日 11:10
 
  楼下香港居民装修房子,影响了楼上美国居民休息;日本居民在家穿木屐走路,打扰了楼下的希腊居民……位于上海陆家嘴的仁恒滨江园小区内,这些邻里间的矛盾纠纷能很快地通过调解途径得以顺利解决。这多亏了小区居委会内的一群“洋委员”,他们能熟练地运用“中国特色”的人民调解模式,巧妙地化解纷争。

  “外籍调解员”———这一在全国首创的调节模式,早在2003年就在仁恒滨江园开始探索。仁恒滨江园住户总人数近6000人,其中60%是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居民。为此,在街道党工委、司法所的指导下,小区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并邀请来4位外籍居民加入调委会。

  四年来,这群“洋委员”成功调解了各类涉外纠纷30多起,维护了小区稳定。

  早在四年前,小区内一名法国妇女饲养的宠物狗吓着了路经花园的一名美籍华人。两人发生激烈争吵,矛盾不断升级,最后闹到了居民区党支部和居委会。这时,热心的德籍新加坡居民Lilian介入了调解,她用流利的中英文进行调解,很快将矛盾圆满解决。

  这一案例,不仅激发了居委会筹建小区调解组织的想法,也吸引来一批热心的洋居民主动要求参与调解工作。调委会中的两名德国律师Eva和Philip深有感触地说:“在德国,哪怕邻居家的树叶落入自家庭院这样的小事,双方都会去打官司,而中国调解制度却能圆满地解决那么多复杂的纠纷,真是了不起,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次,当德国籍“老娘舅”Eva说出“OneStepBack,MoreSpaceForEachOther.(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分心平气和)”这句中国古话时,家政服务员王阿姨和雇主Marry终于平静下来,答应好好协商,解决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3月,德国居民Marry一家要回国度假一个月,考虑到自己将于5月中旬结束在上海的工作和生活,Marry出于好心给自家保姆王阿姨介绍了一个新东家———他们的德国朋友Jenny。当Marry一家度完假回沪时,王阿姨满心期待地以为Marry仍会支付她当月的全额工资。但Marry却认为在度假前已为王阿姨安排了另一个工作,因此只肯付500元,剩下的应由Jenny家支付。双方为此发生激烈争吵,王阿姨的老公还扬言要找人堵在Marry家门口,不让他们回国。Marry则称要打电话给领事馆,并要打110报警。

  为了及时化解这起纠纷,德国籍洋委员Eva及时参与了调解。她耐心地一次次上门与Marry沟通、聊天,也用熟练的中文不停地向王阿姨解释,“看在你们曾经愉快相处的基础上,各自退一步吧。”在Eva的努力下,双方终于相互作出了让步,事情得到了合情合理的解决。



 来源:文汇报   作者:顾一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