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影“文革”被烧晚年题诗相赠 评话名家金声伯忆陈云
6月 7日 15:28
 

  昨天上午,在苏州中医药博物馆的一间茶室里,面对来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文献艺术片《陈云与评弹艺术》的摄制组,76岁高龄的评话名家金声伯展开了珍藏多年的陈云赠给他的一幅字,写的是唐诗《枫桥夜泊》。金声伯回忆起几次为陈云演出的情形,每一个细节都还历历在目。

  南京初见老首长

  金声伯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给陈云演出是在1960年11月。那年的一月,金声伯刚从苏州调南京,5月省曲艺团成立,那时金声伯30岁。11月的一天,曲艺团的领导通知,晚上有招待演出,关照要好好准备。晚上到了中山陵的一个招待所,才知道是给陈云演出。陈云点名要听《遇太后》,还说“我听过顾宏伯的,现在要听听你说得怎么样”。此后,金声伯又多次在苏州、杭州为陈云演出,断断续续演了20次。他们都称呼陈云“老首长”。老首长最喜欢听金声伯的几个拿手戏,弹词《珍珠塔》,评话《包公》、《三侠五义》。其中《珍珠塔》陈云已经熟悉到演员漏掉一句,他都能指出来。

    庐山会议缺的书要补上

  1962年,金声伯又接到为老首长演出的任务,这次是在杭州。当时金声伯肝病刚好,一个人演两小时吃不消,苏州评弹团就派了两个人一同前往。金声伯专说夜场,书目是《白玉堂》。那次总共演了一个月,中间陈云离开了7、8天,后来才知道是去开庐山会议了。回杭州后,陈云继续晚上听书,还要求在白天补上开会那几天拉下的书。

   “出言吐语要考虑成熟”

  在金声伯的印象里,陈云的话很少。但是一聊起评弹这个话题,话就多了。讲起书的合理性,金声伯说陈云不太用“人民性”“糟粕”这些词。对金声伯来说,平时话不多的老首长有一句话却被金声伯奉为几十年演艺生涯的座右铭。陈云曾经对金声伯说,你们在书场里演,在电台里演,影响面很大,出言吐语要考虑成熟再讲。直到现在,金声伯非常值得骄傲的一点,就是他没有在表演上出过什么大差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常录金声伯的节目,编辑袁枫说:“金声伯是我们信得过的产品。”

    陈云关心版权问题

  金声伯经常托上海电台的一位员工给陈云送去一些经典评话的磁带,但是不久,友人告诉金声伯,他送给老首长的评话磁带,都被电台那位员工翻版了,这无疑损害了金声伯的合法权益。后来有一次陈云要去香港,提出来要带金声伯的书,金声伯就提了一个要求:不能由中间人转交,要老首长身边的工作人员亲自来拿。陈云听了这个要求表示:这个意见提得对,版权问题是要保护。那一次金声伯确实把磁带交到了陈云派来的人手中。

    听书喜欢进书场

  陈云听书喜欢进书场。即便是不得不在招待所听,陈云也不喜欢与演员一对一的形式,他会要求多一点人来听书,“听得懂的都来听”,这是陈云的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宾馆服务员都在他的邀请之列。更多的时候老首长要求去外面书场听书,那对安全保卫工作绝对是一大考验。金声伯回忆说,一般是演出之前几分钟,老首长匆匆而来,听完又匆匆而去,非常低调,以至于书场的其他听客都没认出他来。金声伯这样解释陈云对书场的偏爱:不是图人多热闹,老首长是内行,深谙演员的热情要靠观众来激发的道理。一对一的表演往往演员出不了状态,陈云说演员都讲究“即兴”,这个即兴就需要与观众互动。

    八十三岁高龄题诗相赠

  金声伯几次为陈云演出,留下很多合影。遗憾的是,在“文革”中,这些珍贵的照片全部被付之一炬。后来因为给陈云送磁带的事,金声伯与陈云的秘书有过接触,一次金声伯偶然讲起照片被烧之事,没想到,过了几天,陈云就托人给金声伯送来一幅字,题的是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落款“书赠金声伯陈云八十三丁卯”。这幅字金声伯装裱之后珍藏至今,昨天,是应《陈云与评弹艺术》摄制组的要求,老人家才拿了出来。



 来源:《苏州日报》2005-3-23   作者:张育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