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市”专题
 
科教兴市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
6月 16日 11:22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努力遵循“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决策”的要求,必须深入科教兴市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努力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是上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中共上海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明确提出了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方向、目标和任务,这不仅是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上海的具体体现,抓住了上海在新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也为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空前的机遇和动力。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科学,在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就积极参与了关于真理与实践的讨论;在浦东开发开放的进程中,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前瞻性研究和科学的论证;在世博会申请和讨论、“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目标的确立、社区建设和管理等等关系上海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的制定和实施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注入了自己的心血和热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当前,上海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市战略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起构成了科学的完整内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样重要。只有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全民教育紧密结合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深刻地认识并掌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指导实践,进一步开创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发展新路。
  陈良宇同志在中共上海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教兴市是上海新世纪发展目标中的生命线,是上海未来发展的主战略。这一判断不仅突出强调了科教兴市对于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也对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新课题和新任务,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条件。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使命和生存价值,在于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在于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在于为政府决策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在此意义上,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有作为,对于科教兴市目标的实现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不仅是科教兴市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本身也构成科教兴市战略重要的指标体系。在上海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质量是我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市民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上海实施的科教兴市战略中既包括了经济发展这一核心目标,也蕴涵着努力实践上海城市精神,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等一系列政治和社会发展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以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为前提,蕴涵着哲学社会科学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内在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蕴涵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心血结晶。
  当前,上海正处在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面加快“四个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我市经济社会结构的高速发展和急剧变化,我们只有掌握必备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才能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领导干部才能更好地学会讲政治、懂全局,驾驭复杂形势、研究战略策略,提高领导水平。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我们才能树立忧患意识,不失时机抓机遇,谋求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加快发展中赢得先机、争取主动。尤其必须强调的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上海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城市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这更加要求我们重视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回答我们在科教兴市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在强调科教兴市战略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对我们的严峻挑战,为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哲学社会科学自身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胡锦涛总书记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以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加强和改进理论研究。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努力遵循“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决策”的要求,必须深入科教兴市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努力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学习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文化成果,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社会科学的发展。只有哲学社会科学自身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才能不断改进和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担负起史无前例的历史重任,为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和塑造城市精神服务,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服务。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尹继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