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组委会秘书长、最高法院副院长万鄂湘
9月4日至10日,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将在中国北京、上海两地分阶段举行。本届大会将围绕“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主题,探讨法治的深刻内涵及其在建立和谐的国际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面临的挑战。届时,将有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法律界、法学界杰出代表参加大会。今天距离世界法律大会召开还有5天,本报记者在大会的倒计时阶段对大会中国组委会秘书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进行专访,请他介绍本届世界法律大会的一些基本情况。
记者:1990年,在北京举行了以“法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世界法律大会。时隔15年,中国再次举办世界法律大会,国际法律界将有哪些代表参加本次会议?
万鄂湘:报名来参加大会的国外代表非常踊跃。到目前为止,确认与会的外国贵宾已超过百位,其中包括34位首席大法官或院长、5位司法部长、1位总检察长、26位大法官或副院长,另有国际机构和组织的主要领导人6位。根据目前最新的情况,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00位外国代表将参加会议。从国外贵宾的规格和人数来看,都将创下世界法律大会的最高纪录。
记者:参加本届大会的国内代表的人员构成和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万鄂湘:国内代表方面,根据组委会的要求和专题讨论会的需要,中方代表团以界别和区域为主的方式组团。目前,中方代表团已完成组团,共有代表约1000名。其中,北京会区代表700多名,包括:全国人大有关单位和地方人大代表28人,政协系统代表团28人,政府部门代表团36人,法院系统代表团149人,检察系统代表团68人,公安系统代表团40人,司法行政系统和律师代表团124人,法学教育系统代表团125人,法学研究系统代表团13人,港澳台代表80人,其他代表27人。上海会区代表约350人,包括:全国人大有关单位和地方人大代表15人,政协系统代表团13人,政府部门代表团36人,法院系统代表团93人,检察系统代表团33人,公安系统代表团21人,司法行政系统和律师代表团51人,法学教育系统代表团43人,法学研究系统代表团4人,港澳台代表35人,其他代表20人。 这些国内代表均是既精通法学理论或法律实务,又具备一定外语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基本上代表了各行业、各部门法律人才的最高水平。各代表团团长通常由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担任。正式代表中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有80余名。同时,在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检察院系统等代表团中,确定了专题讨论会主席、中方共同主席、发言人等重要代表共90余人。
记者:据了解,大会的22个专题以及专题研讨方案已经确定,会议代表将如何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万鄂湘:为确保专题讨论的高水平,秘书处组建了22个专题组,每个专题都确定了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和负责单位。秘书处还根据各专题的特点和要求,分别商请有关高等院校、学术团体、科研部门和国家机关落实论文。目前,已组织了77篇中方论文,每个专题至少有两篇,重要的专题有3至4篇。 按照与世界法学家协会达成的协议,在22个专题中,有7个专题的主席由中方专家担任,4个专题由中方专家担任共同主席;每个专题有2至4名中方发言人。经与有关单位反复协商和沟通,目前22个专题的主席、发言人人选、大会特邀贵宾和人民大会堂专题讨论会场布置的方案均已经确定。来自世界各地法律界的110余名代表将作为发言人,分别参加北京和上海两个会区的22个专题讨论。
记者:模拟法庭审理的是一起什么类型的案件?法官及当事人的人选是如何安排的?
万鄂湘:目前,模拟法庭的案例已经与协会协商确定,定为一起国际环境污染纠纷案件,虚拟了三个国家的天空、水资源受到污染引发的纠纷。代表这三个国家出庭的律师将在法庭上发表代理词。 来自不同国家的9名法官将身穿法袍审理案件。其中,代表中国的法官是前南国际刑事法庭的刘大群法官。模拟法庭三方当事人的律师共6人,目前已经确定了具体人选。中国派出了3位律师出庭,其中有两位来自北京,一位来自香港。 最后,万鄂湘表示,欢迎国内国际社会各界的朋友积极关注世界法律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