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专题
 
旁听世界法律大会模拟法庭 庭审不判有点不过瘾
9月 7日 10:4
 
  头戴白色假发套,身穿红黑相间大法袍,英格兰和威尔士首席大法官沃尔夫勋爵庄严地坐在法官席上。在他左右两侧分别坐着6名穿着紫色、红色、黑色各式法袍的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德国、菲律宾、巴基斯坦最高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还包括前南国际刑事法庭法官刘大群。昨天下午2点半,模拟法庭作为历届世界法律大会的重头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准时开庭。

  此届模拟法庭选取的案例是一起国际环境污染民事纠纷。A国利用煤粉发电,并将电力提供给接壤的非常不发达的B国。距离A国几千英里的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D国发现,A国的煤粉发电厂污染了他们的空气,便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要求A国关闭发电厂,并赔偿净化空气的费用。B国担心诉讼会使A国关闭发电厂,违反两国达成的协议,便也向国际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A国赔偿从其他渠道购买电力需支付的差价。

  尽管是模拟,但是法官和律师却都一个赛一个顶真。7个法官的问题连珠炮似的一个接一个,而由5名与会代表担任的双方律师和第三人也都不甘示弱,据理力争,针锋相对。整个庭审气氛异常活跃,法官和律师的幽默话语,多次引起了听众的笑声。

  “法官的参与度很强。”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吕国强在旁听庭审间隙,感慨地表示。作为一名资深的法官,吕国强表示,合议庭的每一个法官都积极发言,法官和当事人之间气氛融洽,这在中国还是比较少见的。“这倒不是因为模拟的缘故,国外庭审的确如此。”

  经过了3个多小时庭审,法庭宣布合议庭意见,认为不应采用禁令,取而代之的是相关救济,即由D国用先进的技术帮助A国解决污染,采取行动后再决定是否再诉讼;A国赶紧调查,并采取行动解决污染,相关费用和技术提供,希望D国给予支持。两国还可以制订相关计划,如每年减少10%,10年就可以彻底清除污染。“双方还是应该协商解决此事,因为和谐原则是世界各国都应遵守的原则。”

  “这实际上有点类似调解,没有宣判,有点不过瘾。”庭后,吕国强告诉记者:“国际法庭很注重运用调解手段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一旦当事人有调解的意愿后,法官就会反复询问。但如果这个案子判决的话,效果会更好,因为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法律关系,判决能体现国际法院法官的法理水平和审判技巧。”尽管略有遗憾,但吕国强还是表示,模拟法庭选择了关乎国际民生的环境污染案,且圆满结案,还是令人欣喜的。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沈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