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普法期间,浦东新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实施中央、市以及新区关于“四五”普法的规划和决议,在建立和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保障机制,广泛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的同时,结合浦东新一轮开发开放的实际,针对普法受众的实际需求,探索富有成效的法制宣传教育手段和载体,形成了浦东新区法制宣传教育的特色工作。
一、抓好领导干部这个“龙头”,坚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化、规范化
我们始终坚持把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工作作为“四五”普法的重中之重,摆在“龙头”地位,为此,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各项制度和激励机制,做到学法内容适时调整、法制讲座经常开展、专题培训普遍进行、学法方式灵活多样、学法考核规范法定,形成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整体联动的格局。
(一)举办处以上干部双月法制讲座。我们在讲座的高层次、专业性、制度化上下功夫,五年来围绕入世、申博、法治政府建设、行政许可法、禁毒、信访条例等主题先后举办了28次法制讲座,参加讲座的处以上领导干部达15000余人次。双月法制讲座成为浦东新区处级干部学法用法的特色工作。
(二)与时俱进,建立“浦东新区干部学法网校”。我们进一步拓展干部法制宣传教育的平台,建立了浦东新区干部学法网校,新区1300多名处以上领导干部必须进入干部学法网校,完成司法部统编教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9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试,此项工作得到市法宣办和全国法宣办的充分肯定。新区纪委、禁毒办等职能部门还利用干部学法网校开展专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竞赛活动。2004年,上海市法宣办借鉴新区干部学法网校的做法,成立了东方法治网校,推进全市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
(三)注重发挥新区区委党校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中的主阵地作用。新区区委党校在各类主体班中都开设了法制课程,还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法制专题班,为领导干部提供个性化的法制教育。“四五”普法期间,通过参加处级干部轮训班、WTO知识培训班、MPA核心课程班等,新区5102人次各级领导干部接受了多种形式的法制课程教育和培训。
(四)推进新区各单位、各部门中心组学法制度,完善新区政府组成人员法律培训、考试制度。新区区委中心组带头在集体学习中安排法制内容,先后就《行政许可法》、《宪法》修正案、国务院《信访条例》等开展了专题辅导报告。新区人大和法宣办联合编写了法律知识考试题库,由新区人大对新区政府组成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并组织闭卷考试。
二、抓好青少年这个“源头”,推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正规化、社会化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的“源头”工程。根据“四五”普法规划的总体要求,新区在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坚持开拓创新,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较好地提升了全区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一)以法制教育星级示范学校为抓手,深入推进学校法制教育。我们结合本区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了“法制教育星级示范学校”创建活动。这是全市首创的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模式,设置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每个星级均在组织管理、教育活动、教育效果等方面规定了15项具体的创建指标。“四五”普法期间,新区命名“一星级法制教育星级示范学校”151所,“二星级法制教育星级示范学校”10所。各学校组织开展法制教育的主动性、责任性明显增强。杨园中心小学的法制教育工作得到了市法宣办的充分肯定;司法部有关领导视察了新区潍坊小学运用动漫手段开展法制课教学的情况。
(二)创新载体,建立“浦东新区青少年法制网校”,推进法制教育信息化。“四五”普法期间,新区适应当代青少年的需要,建立了“浦东新区青少年法制网校”。法制网校包括《关注法治》、《法制课堂》、《我爱我校》、《维权空间》等八大板块,将先进的宣传手段和青少年的兴趣特点有机结合,做到寓教于乐,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得到明显增强。
三、抓好社区群众这个“大头”,促使村、居民学法便利化、快捷化
浦东居住生活着180万市民,这些基层的社区群众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面对的数量最大的群体。“四五”普法期间,我们以“法进社区”为抓手,采取方便快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面向社会、面向市民的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
(一)法进社区“四个一”工程。“四五”普法之初,我们在全市率先实施了法进社区“四个一”工程:(1)在每个街道、镇建立一个社区法律事务中心,融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协办公证、安置帮教、148法律热线、法制学校等司法行政综合职能于一体。这个工程在2002年被上海市政府列为当年的实事工程,称为“司法行政信访综合服务窗口”。(2)每个街道、镇建立一个标准化法制宣传画廊,每个小区设置一个法制宣传专栏,张贴法宣办统一制作的法制宣传画。(3)为每户居民发放一本《浦东新区法律进社区便民手册》,“四五”普法期间,共免费发放40万册。(4)在每个居(村)委建立一支法律志愿者队伍,为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二)组建法制讲师团,为社区提供“菜单式”免费服务。为了解决社区开展法制讲座缺乏师资的问题,我们在每年年初,向居民征集法制讲座选题,向新区各部门征集讲师团成员,名单确定后正式发文到各居(村)委,公布各讲师团成员的姓名、授课内容和联系方法。各居(村)委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填写好《社区法制讲座登记表》,就可以免费聘请新区法制讲师团成员上门授课。每年,新区讲师团开设法制讲座300多次。新区法院、档案局等还分别组建了专业法制讲师团,深入24个街镇巡讲。各街道、镇也组建了法制讲师团,如南码头路街道的南风法制讲师团、北蔡镇社区法制讲师团。目前,新区已形成区、委办局、街镇三个层面的法制讲师团。
(三)法制电影进社区。我们出资购买了《签份合同保平安》、《赡养老人与遗产继承》等7部法制宣传教育影片,交由浦东新区电影发行放映管理站的13支流动放映队在各社区巡回免费放映,使社区群众在观赏优秀影片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法制宣传教育,每年放映的场次不少于200场,每场观众少则四五百人,多则上千人。
(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委会)”创建工作,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取得新突破。“四五”普法期间,我们根据中央和上海市的统一部署,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并根据本区快速城市化的特点,在上海率先开展“民主法治示范居委会”创建活动。通过丰富的基层民主法治实践,促使社区市民积极参与民主自治,努力做到社区管理透明规范,社区矛盾依法解决,为构建新区的和谐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合庆镇庆丰村等36个村被命名为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梅园新村街道仁恒滨江园居委会等26个居委会被命名为区级“民主法治示范居委会”。高行镇解放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四、抓好媒体法制宣传这个“重头”,扩大新区普法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其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趣味性强,成为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主渠道,对于实现普法工作的全覆盖,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区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独特优势,形成了涵盖新区各个层面的立体的法制宣传网络。
“四五”普法期间,《浦东新区周报》的“法治”专版编发的法制稿件超过千篇;浦东人民广播电台的“148之声”专题节目,每周一期,成为收听率很高的品牌栏目,“浦广直通车”栏目邀请专家和律师,就专项法律问题与百姓直接交流沟通;《浦东开发》杂志每期的“法治在线”专栏深受群众欢迎;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和新区有线电视中心共同创办了《相伴平安路》专栏,向市民宣传交通法规知识;上海浦东网站积极开展网上普法和网上法律服务。
同时,我们还将中央、本市及新区的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和网络的法制宣传教育节目加以辑录,编印了10万份《浦东新区媒体法制宣传栏目指南》,发放到社区每个家庭,积极引导新区广大市民收看、收听媒体法制宣传教育节目,在全区形成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