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茶
古人云,“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曲茶”。自古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缺不了“茶”。茶叶含有500多种有机化合物,能解渴生津,是低脂肪、低热能的天然饮料,是人们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无价之宝,历史上和现实中爱好茶饮之人,多是健康长寿者。茶叶有许多防病治病的药效成分,比如,茶多酚能阻断亚硝基化合物在人体内的合成,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对防癌抗癌有明显作用,将茶叶中的药用成分提取出来,可生产出防治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肝炎等病症的系列药品。

普洱茶老茶饼
云南是我国茶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有云南一些民族的军队参战,云南茶作为贡品献给了周武王。《蛮书》中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银生”即现在云南的景东,说明早在唐朝的时候,澜沧江流域广大山区已是茶叶的重要产地。到了明清,云南已有普洱茶、滇红茶、沱茶等名茶问世。

普洱茶汤色:左为熟饼,右为青饼
普洱茶是云南著名的品牌茶之一,具有干茶色泽褐红、汤色清亮、滋味醇厚、适口解渴、独特陈香、保健功能明显多样、越陈越香等显著特点,具有清食、解腻、化痰、降脂、减肥、抗癌等保健作用,备受海内外消费者喜爱。普洱茶作为云南特有的一种资源以及其所衍生的文化,兴于东汉、商于唐朝、始盛于宋、定型于明、繁荣于清,具有1700多年的历史。作为云南各民族与内地各民族人民经济文化联系的媒介,与云南的多民族文化相容与共,普洱茶对于民族间的交流来说,已经不仅仅是经济交融的纽带,而是文化、情感、生活和血脉相连的纽带,各种围绕普洱茶为主题的“普洱茶文化”活动此起彼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港、澳、台、日、韩等国掀起普洱茶热,各地普洱茶喜好者遍寻陈年普洱茶和古普洱茶饼,收藏普洱茶、品赏普洱茶渐成时尚,普洱茶独特的韵味享誉古今中外,国内外普洱茶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一个以普洱茶为支点的云南茶业,正迎来做大做强的历史机遇。

普洱沱茶
产业的发展和其市场及流通渠道的建设是肱股相连相互依存的关系,市场建设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繁荣、通达、流畅的市场和流通渠道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的迅猛发展。因此,搞好市场建设是实现普洱茶产业化的必经途径。云南普洱茶产值小、品牌知名度不广,还未真正实现产业化。
一、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茶叶产业是云南1000多万人经济收入来源的大产业,全省的茶园面积全国第一、茶叶产量全国第三,有普洱茶、滇红茶、沱茶等著名品牌。
(一)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叶品质良好。云南茶叶主产区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带,土质肥、日照足、云雾多、湿度大,茶叶特别是名优茶生长的自然环境好;茶叶种质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已发现的37个种、3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3个种、2个变种,且25个种、1个变种为云南独有。我省茶叶萌芽早,采摘期长,有利于均衡生产;多数茶园分布在远离污染源的山区和半山区,茶叶污染小,农残留量低,具有发展绿色“无公害茶、有机茶”的生态优势。目前,全省已有24家企业、29个系列产品通过绿色食品和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云南是世界优良茶树品种大叶种茶的产地,生长环境自然系统平衡完善,发育旺盛,芽壮毫丰,叶大质软,持嫩性好,茶多酚、咖啡因等内含成份高于小叶种茶30-50%,已开发的普洱茶、保健茶、滇红茶、下关沱茶等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适宜范围广。云南具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茶树原产地中心,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滇红茶”的诞生地、“下关沱茶”的创始地。凤庆被誉为“茶王之母”的大茶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双江勐库拥有的古茶树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全省有15个州市近100个县生产茶叶;茶园面积283万亩,其中采摘面积220万亩。
(三)加工工艺日臻成熟,名优品牌逐步形成。云南茶叶生产加工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工艺的有机结合,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大力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茶叶加工经验,探索出了云南独有的大叶种茶加工技术。在品牌开发方面,滇红集团生产的特级工夫茶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从1958年起一直被外交部定为外事礼茶;下关沱茶先后3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3次荣膺世界食品“金冠奖”,“松鹤牌”、“下关沱茶”获“国家原产地标记产品注册”;思茅龙生集团生产的“宫廷普洱”,在第六届普洱茶叶节举办的“普洱茶王”评比中荣获“普洱茶王”桂冠。
(四)产业基础较好,产品市场潜力明显。云南茶叶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云南茶苑集团、云南滇红集团、下关沱茶集团、云南龙生集团、云南普洱茶集团、耿马蒸酶茶集团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规模经营雏形。云南茶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全国20多个省区市纷纷到云南采购茶叶,每年约有70%以上的茶叶销往省外。云南普洱茶以其独有的风格和品质享誉港、澳、台、日本及东南亚市场,逐渐打入西欧及美国市场,出口量在逐年增长;云南的红茶品质普遍高于其他产茶省,红茶出口最好年景达7000-8000吨,约占全国的1/4;沱茶一直畅销美国、加拿大及西欧市场;云南大叶种炒青绿茶深受当地消费者钟爱,已打开中亚市场,进入波兰、德国、俄罗斯市场;引进CTC设备生产的红、绿碎茶,已批量出口西欧市场。
(五)茶文化积淀深厚,茶文化发掘势头较好。云南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的古老茶区。云南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和古茶园资源非常丰富,据初步调查,目前云南古茶园的面积有50万亩以上,是世界古茶林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和野生大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等澜沧江中下游州市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有的成片分布,有的单株散生。云南的古茶园、古茶树和野生茶树群落,不仅是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祥地的历史见证和活化石,也是世界茶文化的根源,自从人们开始利用茶叶的时候就产生了云南茶文化。古茶树资源对于开发古茶树文化,推动云南茶叶的发展蕴藏着巨大地潜力。“茶马古道”是云南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唐代以来我国南方川、滇、藏三省汉、藏、白、彝、傣、纳西等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通道,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专家认为,“茶马古道”的商路网络比“丝绸之路”更为繁密,是目前欧亚大陆古代历史上最为庞大复杂的商业道路。
二、国内外茶叶市场预测
世界茶叶市场有一个新的动向,茶叶交易中心将从消费国转向生产国。我国也有这个趋势,目前全国主要茶区都建立了产地批发市场。云南作为产茶大省,培育壮大普洱茶交易市场,有效拓展内销市场、大力拓展东南亚及欧美市场潜力巨大。
(一)茶叶市场前景看好。据专家预测,茶叶将主导21世纪的饮料市场。世界茶叶市场前景较为乐观,销量年均增幅25%以上;国内消费潜力更大,全国各地到云南采购茶叶十分活跃,未来几年国内茶叶的消费热点还是名茶、有机茶和无公害茶,消费主力为城镇居民和礼品市场。适应大众消费的中低档茶叶市场潜力也在逐年增长。
(二)普洱茶增长的空间巨大。普洱茶年产销量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6000多吨上升到现在的5万多吨,其增长幅度为我国各特种茶之冠。近年来,普洱茶出现了供货紧张的状况,陈年老茶更是成为广大客商追逐的抢手货。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对普洱茶的消费需求也以大城市为先导迅速增加。可以断言,普洱茶必将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功能更广泛地为国内外消费者所喜好,其增长速度、其存在的空间、其独特的优势,最可能成为云南茶叶的主力军,成为云南最具有竞争能力的茶产业。
(三)普洱茶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云南普洱茶产区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以及悠久传奇的茶马古道赋予了普洱茶深厚的文化底蕴,普洱茶在新世纪日益成为国内外消费者广为青睐的保健饮品,成为茶学界、文化界、教育界、医学界和食品保健等领域关注、研究的焦点。云南普洱茶在港台、东南亚、北美等地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机遇。
三、大力发展普洱茶产业的“三个有利于”
(一)有利于传承普洱茶历史和弘扬普洱茶文化
茶文化是有关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和,茶文化在历史演进中,始终内含着一种真、善、美的崇高精神。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表现在社会、人文、哲学、宗教、地理、历史、艺术、医药、保健、工艺、考古等广泛领域。信息时代,风云变幻,节奏紧张,关系复杂,人们非常需要松弛神经,调适心灵,升华精神。茶被誉为“灵魂的饮料”,对人心有一种特别的陶冶作用。通过建设普洱茶城,有利于加大对茶叶品质及其种植、加工、贮运、销售的科学研究;有利于发展茶馆、茶艺,充分收集整理云南古朴浓郁的品饮方式及饮茶习俗,加以创新利用,研究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茶道、茶艺;有利于将文化展示与茶道、茶艺、鉴赏相结合,品茗与交流相融合,文化推广与旅游相结合,打造云南的茶文化旅游景点,在休闲、娱乐、度假的体验中展示并推广普洱茶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加大滇茶文化的宣传,普及茶文化知识,塑造滇茶新形象,支持创作茶歌舞、茶戏剧、茶影视、茶书画,传播云南普洱茶的“古滇陈韵”文化。
(二)有利于普洱茶的普及和普洱茶品牌的形成
目前,云南普洱茶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商务公务交际较多的人群之中,还是一个很小的圈子。但普洱茶是一种文化内涵丰富的时尚消费,和其他消费一样,不要多长时间,普洱茶消费潮流会很快普及开来,进入普通消费者之中。普洱茶目前的销售以现场品饮推销为主,普通消费者目前对普洱茶最需要的是常识的普及和采购的便利。进入大型超市销售和推广普洱茶,有利于普洱茶的普及。
云南大大小小的茶叶市场,普洱茶有不少的专卖店,规模宏大气派的商号也不少,但几乎没有品牌店,即使是偶尔见到的厂家直销点,也缺乏基本的品牌设计。人们的品牌概念更多体现在对某个厂家某批茶的认可上,而这种认可多基于原料茶的来源,以及熟知的加工风格。值得注意的是,包装基本上没有成为品牌载体。即使一些较有规模的商家,也在大量使用通用的外包装陈放自己的产品,尤其是礼品装更是如此。遍观普洱茶礼品盒,不乏材质昂贵、色彩浓艳、图案华丽之作,但大多特点雷同、设计粗糙,尤其是标识不明显,甚至连出品单位、产地、等级、茶龄、质量等基本要素都不标注。更为特殊的是,大量普洱茶制作成了纪念茶,成了记忆的载体,而产品的品牌符号通常被几乎全部省略。至于消费者方面,品牌价值的传达大都通过茶艺师的说服,或朋友熟人之间的推荐,或送礼者的传达。而大型交易市场,能够实现点多面广的宣传、展示、推销和销售。因此,普洱茶城的建设,有利于拓展普洱茶品牌影响力和形成知名品牌。
(三)有利于打造“茶马古道”精品旅游线和促进普洱茶生产企业发展
“香格里拉”、“云南映像”都已广为人知,为传播云南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并都已成为一个知名品牌。“茶马古道”是云南另一个具有世界级文化价值的品牌,尚待进一步挖掘与开发。建设普洱茶城,重辟“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旅游,原生态旅游,将普洱茶的商贸、文化融入在内,通过精心组织与策划,与电视媒体相结合,让“茶马古道”叫响中国,叫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