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洱茶的定义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工艺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云南大叶种茶茶多酚、茶叶碱含量高,属性物质重,加工的晒青毛茶苦涩浓烈,发酵陈化后,其浓烈性味得以收敛,杂味散失,转为醇厚甘滑。普洱茶品性温和,既不似绿茶清寒,又不似红茶浓烈,独具陈香、醇厚、甘滑的风韵。人工发酵普洱茶加工制成后,须存放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云南普洱茶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和缓发酵,达一定年份后内香凝聚,活力愈加充沛。云南大叶种茶在自然演化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通过后发酵尽展自己的独特价值。
云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水份丰富、光照时间长,年平均温度在15℃-22℃的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类型地区,为云南大叶种茶创造了优越的适宜于大叶种茶树生长的立体多样性生态环境条件。这是普洱茶优秀品质的保障条件。普洱茶独特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加工技术,独特的形成机理,独特的口味品质,使普洱茶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自成一品,久负盛名。普洱茶独具特色的越陈越香的特点以及清食、解腻、化痰、降脂、减肥、抗癌等保健功效,备受海内外消费者喜爱,“普洱茶”这个概念已经成为类似时尚、档次的代名词,品饮普洱茶已逐渐成为茶艺、修身养性、文化涵养的象征,而且确实是为“肉食者”而谋的养生上品、精品。他们给予普洱茶极高的赞誉,说普洱茶是“美容茶”、“窈窕茶”、“益寿茶”等。
二、三个浪潮简评
中国人爱喝茶,这是千百年来挥之不去的传统。历代的文人骚客和士大夫更是视品茗为他们生活交往的重要内容,品茗给他们带来了无限情趣,他们在茶中品出了人生百味,是他们将一种普通的饮品推向了艺术的境界,品茗的艺术,经他们而成为中华文明灿烂的瑰宝。
自建国以来,中国人饮茶历史大致经历了两个浪潮。第一次是七八十年代人们以能饮到西湖龙井、将军大红袍而自豪,龙井茶成为当时馈赠亲友的高档礼品,饮茶的第一次浪潮,茶商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造就了江浙一带的茶叶富商;第二次是八九十年代以台湾冻顶乌龙、高山乌龙和福建铁观音为代表的乌龙茶盛行一时,由于地道的乌龙茶价格不菲,饮乌龙茶者也多为当时的富裕阶层和上流社会人士;饮茶的第二次浪潮,促进了茶叶种植、加工、贸易,带动了茶具、包装、机械等茶叶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造就了大批港台和福建的茶叶富商;到了20世纪末特别是1998年5月20日,台湾举办第一届普洱茶展,会中展示百年同庆春饼,每片300克,成交价50万元(台币),合人民币12.5万元,顿时云南普洱茶成为国际新闻。进入21世纪,经过港台和内地茶商不移遗力的宣传、推广,普洱茶历久弥坚的独特品质重新大放异彩,普洱茶一路从香港—台湾—韩国—法国—日本—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这样“热”过来,现在广东已经很热了,接下来应该是上海,再到北京……,国人终于重新认识到普洱茶独特的价值,普洱茶也渐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饮品。随着普洱茶热的不断兴起以及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中国人迎来饮茶历史的“第三次浪潮”将为期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