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湖位于石林县城东15公里的维则村旁,距昆明东南不到两小时车程,是因地质断裂生成的一个溶岩湖泊,长三公里,宽数百米,碧波荡漾,终年不涸。湖边绿草如茵,林木葱茏。
在撒尼人的民间传说中,长湖是阿诗码的故乡,电影《阿诗玛》中也有许多镜头是在长湖拍摄的。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撒尼人在长湖欢度最为隆重的火把节,整个长湖岸畔,鲜花满地,到处是穿着民族盛装的人们。喝酒,对歌,摔跤,斗牛,燃起篝火,点起火把,弹起大三弦,跳起踢脚舞,更加使人迷醉其中。
今年的火把节早已过了。这次再去长湖,云横雨漫,满目幽深静谧的景致。
车轮碾过之处是云南中部高原,纯粹的红土。窗外的沙松逐渐茂密,组合成不规则的树林,向远处蔓延成苍翠的海。
逐渐远离城市的繁华,向着广阔的原野和悠远的山林前行。停下车来,从彝族老阿妈的手中买了几支水煮青苞谷,然后坐在路边的石墩上大嚼起来。苞谷又甜又糯,周围田野的景色很不错。后来在这条路上往返过好几次,那曾经“停车坐爱苞谷香”的地方,却再也无法分辨清楚,只觉得一路的风景都是似曾相识。
在黑竹箐,吃了一顿幸福的午饭。一盆清汤带皮羊肉,一碗小瓜洋芋,一盘干椒腌肉,几个山毛野菜,苞谷饭,再配上两样咸菜。最好的是荞粑粑蘸蜂蜜。荞是苦荞,掺在面粉当中做成薄饼,本地人称为“粑粑”,入口微苦,一定要蘸上土产的蜂蜜,齿颊留香,回味无穷。后来我在很多地方也吃过荞粑粑,总不如黑竹箐的地道。城里那些大饭店做的呢,面过于精细,荞没有苦味,蜂蜜不够纯正,拿炼乳代替蜂蜜,口感实在相差太远。
路边有几个散在的村落。村子里的人家一色的红土筑墙,不用砖瓦,顶上盖些片石遮风蔽雨。片石是此地一绝,天生的石头片儿,两三寸厚,一二尺宽,开采下来就可以盖房顶,铺路面。黄昏时分,几次在路上遭遇成群的牧归的牛羊。当牛背驼着夕阳,牧人驱赶着黑白掺杂的羊群走进村来,突然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
很早以前就有结队的马帮从这里走过。有个赶马人给我看过一枚挂在马颈上的铜铃,它在太阳下看起来有黄金般的亮色。据说它已经陪伴过七七四十九匹走马。一匹马老掉或者死去,就把它摘下来,系到另一匹马的脖颈上。赶马人拎起铜铃晃了晃,声音很清脆。那时我看到有铜的光芒闪过马的眼睛。
晚上住在圭山,去泸西阿庐古洞要路过的一个小地方,散居着彝、苗等少数民族。当地的人们在晒场燃起篝火,弹起大三弦,跳起舞来,唱一些我们听不懂的歌子。篝火照得每个人的脸膛泛起红光,跳啊,唱啊,吆喝着,笑着。跳三弦是他们传统的娱乐,和着大三弦欢快的节拍手舞足蹈,那种激情、投入、舒放而又和谐的场面,是繁华都市的迪士高所不能比拟的。
当地人喝一种自制的苞谷酒,五十度左右。喝酒我是永远学不会的,才一小盅就已经快要醉倒。深夜无眠,坐在旅馆的天台上吹吹风,望见星星出奇的亮,远处老圭山黝黑的影子显得高大而深邃。四野沉沉,蛙声寥落,偶尔有两三声狗吠传来,打破天地间的静谧。
这小小的村镇仿佛遗世独立。而离此不过数十公里的石林,却早已是名扬四海的风景名胜,门庭若市,尽日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