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斓的昆明夜景 周灿/摄
今夏,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高温的袭扰。然而,昆明却依然清凉舒爽。与往年一样,一入夏,家住广州的林先生就带着老伴来昆明避暑。到街上一逛,老两口就吃惊地发现,昆明街景比去年的夏天好看多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他们经常参加老年健身活动的东风广场添了不少绿地,景观更美了。
不仅是外地人,昆明市民也更深切地感到了春城的变化:城市绿地逐渐增多、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卫生水平正在提高……在这些感性认知的背后,是昆明市通过“三创”,建设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市的迈出坚实步伐。
春城四季鲜花盛开 周灿/摄
规划先行构建宜居大格局
昆明市明确提出规划立市、规划先行,严格按照科学编制的规划进行建设,从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为突破口,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以2003年提出的“现代新昆明城市战略构想”为指导,对主城核心区和东城、南城、西城和航空城概念规划方案进行国际方案征集,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同时,市里还大力推进规划立法,将一批技术规定作为政府规章出台实施,如“昆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规范城郊结合部规划管理措施”等。而目前正在组织修订的“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也将于今年底完成。从“规划立市”的高要求出发,昆明市今年又做了几件实事:完成迎接“9+2”会议城市交通环境整治项目;为突出规划立市的目标,组织协调完成《昆明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5-2010)》报批工作,并积极推进启动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大纲工作;组织深化新昆明新城市规划,协调、组织、指导完成主城区、小哨空港经济区、呈贡新城详规编制工作;昆明市商业网点规划方案于去年底经市政府批准,今年要切实抓好规划的执行、管理和协调任务;配合市级行政中心搬迁做好规划服务工作。
人与自然和谐 周灿/摄
人人参与描绘绿色风景线
9月1日,昆明市将举行第二期拆临拆违建绿透绿现场会,届时,市里的主要领导将带头捐款购买绿树,并栽种在东风广场上。不仅是领导带头,成千上万的昆明市民也参与到以“添绿”为主要手段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活动中。
“创园”的要求很多,但最关键的是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绿地面积。按此一对照,昆明的差距不小,“春城不绿”成了不争的事实。
为此,昆明市自加压力,提出比“创园”要求还高的目标:在未来三年内,在建成区265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12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绿地率达33%,人均绿地达8.1平方米,中心区人均绿地达5平方米。市里完成了《主城绿地建设规划》。规划中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及丰富的人文景观,开辟各类绿地,形成“两环六翼、五片十二园、五线九溪”的结构,构成环形、带状加楔形绿地的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山水园中城”的绿地系统。规划强调城市绿地绿视率、可达性、景观性的提高,形成“绿网+绿廊+绿核”的格局。
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昆明市展开了两轮拆临拆违建绿透绿攻坚战。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和广大市民的参与,东、南二环路、人民路、东风路、北京路、环城西路的拆迁和绿化美化顺利完成,万棵树木进了主城区,新增了数十万平方米的绿地。现在,市民随便在主城区逛一逛,几乎都能看到新建的绿地。
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绿地在春城串起了一道靓丽的绿色风景线。
月牙塘公园竣工 (和光亚 李秋明/)
全力“创模”再造碧水蓝天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城市,是打造宜居城市不可或缺的内容。今年初,昆明市正式申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让春城的水更清、天更蓝。
经过努力,目前按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的31项指标体系,昆明共有24项指标基本达标。这其中包括: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3年名列全省前茅;近3年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已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环境保护投资指数大于2.49%;经济持续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等。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3%,重点排污企业排放基本达标,建成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85%。去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3天。但是,在“创模”指标中,昆明还有7项指标没有达标: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用水量;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且市内无劣Ⅴ类水体;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0%,且污水再生利用率≥2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平方米;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80%;危险废物处置率100%。
分析这些数据,人们不难看到这7项指标中,有3项涉及到了水的问题。为此,昆明在下一步的“创模”进行中,将把治水作为难点进行突破,重点提高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开展“创卫”让春城更加整洁
建设宜居城市,还需要提高城市文明卫生水平,为此,昆明市大力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市里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用三年时间,以改造城中村、治理城郊结合部脏乱差现象和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置为重点,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共卫生监管长效机制,力争在2008年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
按照国家卫生城市的新标准,要求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要大于或等于80%,但昆明生活垃圾处理率还有待提高,粪便无害化处理只达到30%;288个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背街小巷脏乱差严重,环卫设施薄弱,有的基本没有;农贸市场档次低、不规范,没有做到划行规市,分摊经营,卫生设施薄弱,占道经营突出。
为此,昆明市决定在今后3年采取搬迁、建筑规范和环境设施改造等办法,有序有力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了垃圾、粪便处理能力建设,建成投产两座粪便处理场、两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均新建垃圾中转站25座、公厕100座;新增70辆环卫车,果皮箱2000只,实现道路机械清扫率20%以上,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通过建立监管的长效机制,实现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单位全面达标,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到95%以上;加强传染病防治,有效控制老鼠、蚊子、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切实加强社区和单位卫生管理,落实沿街单位“门前三包”等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度;加强农产品交易市场管理,做到划行规市,摊位摆放整齐。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使全市的整体卫生面貌有一个彻底的改观,为2008年通过国家卫生城市验收做好准备。
(周杰 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