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8月7日消息:昨天,2005上海书展在风雨交加中开幕了。这场来的不是时候的台风和暴雨,确实阻挡了不少读书人的脚步。记者昨天下午1点多来到上海展览中心时,发现书展现场虽未出现去年那样人头攒动的火爆场景,但出现在现场的读者,无疑是真正的铁杆爱书人。因此,虽然书展昨天在总人数上不敌去年,但销量却与去年书展首日持平。而各项签售活动也并未出现预料中的冷清场景,尤其是晚上7点多,作家余华携新作《兄弟》与读者的那场见面会,更是吸引了众多的铁杆“粉丝”,与场外的冷风冷雨形成鲜明的对照。看来,即使是大风大雨,也难挡真正书迷的热情。
名人云集,送书上门
下午1点,正是风雨最为猛烈的时刻。主厅中央大厅,各类签售活动在此缤纷登场。最先登场的便是两位女主播施琰和刘凝签售《美丽女主播》,紧接着的是访谈类主持人曹可凡的新书《可凡倾听》。主席台上,赫然坐着归亚蕾、邬君梅、何赛飞、童自荣、周小燕等嘉宾,整场签售持续了1个小时。
画家戴敦邦的《戴敦邦绘红楼梦人物集》的签售情况也相当不错,一下子就卖出了200多本。相对而言,娱乐主播周瑾的《私奔去远方》相对呈现弱势。有人分析,可能是因为她的“粉丝”相对年龄较小,受风雨影响更大的缘故。
最让昨天的买书人受惠的莫过于书展现场提供的送书服务。在世纪出版集团的付款处,记者发现了成箱成箱的图书,这些书已经有人买单,但他们只要写明邮寄地址,就可以接受免费送货上门的服务。此举大受欢迎。另外,信用卡付款全面走进书展,当日就有一位读者用信用卡支付了6000多元的书费。
注意细节,将更方便
首日书展适逢台风侵袭令温度骤降,当读者们冒雨走进展馆时,很多人的衣裤和鞋子都湿透了。更让人难以抵挡的是,展馆的中央空调温度过低,让许多读者直打寒颤。
昨天,记者找到组委会,建议主办方适当调高温度。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上海展览中心的空调刚刚大修过,无论制冷还是制热,都需要较长时间的预冷和预热。他们将尽可能地让现场保持合适的温度。不过,记者建议读者还是多穿件外套,以防感冒。
虽然今年在现场指示牌方面有所改进,并设置了“失散人员会合处”的指示牌。但现场还是有很多读者抱怨,展览中心就像一个大迷宫,读者仅仅依靠指示牌不一定能完全搞清方向。
书城企划部经理告诉记者,她从中午开始到下午4点,在书展上走了七八个来回,才大致摸清了展馆的布局。不少读者也有相似经历,还有人在来回寻找洗手间时浪费了很多时间。
记者建议如果能在每隔10米的地方就竖立一块指示牌,就能更方便读者到达目的地;或者在现场发放更多的书展地图,也能更方便读者畅游书海。
从鲁迅到韩寒,138份手稿跨越百年
在昨天开幕的上海书展上,138位作家的手稿得以集体呈现,从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开始,到韩寒的《杯中窥人》结束,作者年龄跨度足足一个世纪。
138份手稿,一眼看去都是暗哑发黄和部分破损的,只有鲁迅的《自题小像》例外,保存得异常完好:“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落款处,鲁迅还特别写道:21岁时作,51岁时写。
“有的作家,字写得也不怎么样嘛!”面对这满满两墙都堪称大家的手稿,前来参观的观众也私下里大胆各自议论起来。且不论字写得好坏与否,单就手稿本身来看,还是冰心老人的最美。这是两张冰心写给萧珊的信件,每一张信纸的左下方,都有一小幅彩色水墨山水画,衬着冰心潇洒随意的钢笔字,十分和谐。
一生潇洒不羁的萧乾,就连写信都透着一股孩子气。他给巴金的信写于1998年6月,如今算来,离萧乾老人去世之日不足一年。
韩寒的手稿,排在最末一个。面对高高在上、远远在前的那些大家,韩寒依然是那副睥睨一切的模样。
此外,王安忆的手稿是最难让人辨认的,因为写得实在是密密麻麻。而走过两步,就是王安忆的母亲茹志娟的手稿,母女二人以此方式相会,应该可称佳话吧。张爱玲的手稿是晚年在美国写成的,讨论“有人称洛杉矶为罗省,罗省其实也就是洛杉矶”的问题……
负责此次展览的上海作协有关负责人介绍,这138份手稿主要是他们从作家亲属处收集来的,只有鲁迅那一幅珍贵的手稿是他们从北京博物馆借来的。至于为何要将韩寒纳入138位作家的范围之内,上海作协的解释是:“新概念是一个文学现象,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