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8月7日消息:“麦莎”台风阻挡不了书迷的热情。昨天下午,“2005上海书展”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开幕。尽管天公不作美,如注的暴雨伴着10级大风,但撑着伞的参观者还是从四面八方赶来,很快各展览场馆就变得热闹起来。作为本届书展的“揭幕之讲”———王安忆、龙应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无疑是书展首日的最大亮点。而这两个“文化女人”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尽相同的看法,听来饶有意味。
龙:当代人应该读经
“你没有读过经,怎么就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弃它?”和王安忆不同,龙应台似乎更看重古代经典之作对当代人的意义。
龙应台把“经”定义为“畅销书加长销书”,是千百年留存下来的经典之作,她坦言自己每天坚持读经以吸收养料。“鲁迅说‘不要读经’,那是他在读了很多经书后的反思,而现在很多人不读经,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读过经。”至于现代人对经书的反感,龙应台将其归因于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地位的错判,她认为这其实更是一个价值观取舍的问题,“现在很多人以为中华传统文化总处于身后,而现代化总是在面前,因此要抛弃前者。其实,中华文化中也有现代所需要的东西,两者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都应该成为你选择的一部分。”
王:古文难满足表达欲望
“文革”时期读不到古文是一种损失?王安忆可不这样认为。“文言文太简练了,根本满足不了青年人表达的欲望!”昨天王安忆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哗然。
王安忆将自己所受的教育笑称为“译文教育”———没有文言文的年代,读得最多的是从文言文和外国文学翻译过来的作品。虽然这种教育难免是“古怪”的,但现在回头来看,王安忆依然觉得很庆幸:“那段时期,我第一次读到了最好的作品。”相对惜字如金的古文而言,王安忆显然更被那充满了朗朗长句的白话文吸引,“我们接受了这种句式,其实也就接受了相关的意识。”在王安忆看来,刚走上白话之路的“五四”作家的文字中有一种儒雅,“那蕴涵节律而又满是含蓄”语言,正是当代作品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