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8月7日消息:
狂风大作,暴雨肆虐。大自然的喜怒无常终究没能阻止爱书人的脚步,昨天开幕的2005上海书展展场内依然人如潮、书如海。
台风怕什么?
中午12点半左右,记者来到上海展览中心,只见售票处已出现了一条五颜六色的花伞长龙。“以为今天台风影响,来逛书市的人一定少。没想到大家都这样想,结果到这儿一看还是人多。”已是中年的沈先生忍不住向记者“抱怨”。
在展馆的三个入口处,更是挤满了等开馆的读者,一些读者跟门口的保安套近乎,希望能早点进场。架不住书迷的软磨硬泡,经过请示,保安提早一刻钟放行了。
延安中学的一群同学是结伴而来的。小张同学说,他们从报上看到要举办书市的消息,就互相打电话约好一起来。说话间,已经有同学收获颇丰,挑选了一大摞计算机图书。70岁的王老先生带上老花眼在翻看古籍线装书,他告诉记者,今天天气不好,儿女们不让他出门。可他在家呆着还是心痒痒,干脆一个人偷偷溜了出来。整个下午,不断有浑身被淋得湿透的读者“冲”进会场。
138位作家手稿
书展上除了书,还有一个好看的“展中展”———《上海作家手稿作品世纪展》,138位作家的手稿在这里集中展出。有意思的是,这138份手稿,从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开始,到韩寒的《杯中窥人》结束,作者的年龄跨度足足一个世纪。
最珍贵的手稿是鲁迅的《自题小像》,手稿保存得异常完好,白色宣纸上墨迹淋漓;最漂亮的手稿当属冰心写给萧珊的信件,每一张信纸的左下方,都有一小幅水墨山水画,加上一手娟秀的钢笔字,很是清雅;巴金《寒夜》的手稿,是用小楷笔写在由互生书店印制的波文稿笈上,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他当年写作时的激情和强烈爱憎……透过这些暗黄的信笺和变淡的墨迹,从我们心底油然而生的是亲切和敬仰。
关注未成年人阅读
给未成年人提供什么样的书籍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话题。书展第一天,光“未成年人读物论坛”就有两个。专家学者分析当下孩子们的阅读现状,探讨阅读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有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与作家南妮、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专家围绕直面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关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出版人、教育专家在论坛上发出了“绿色阅读”的呼吁。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王一方提出,所谓“绿色阅读”是一种有益身心的健康的阅读理念,它追求的是阅读的品质、阅读的愉悦。当下青少年普遍是快节奏阅读,暴露出来的是浮躁、功利、浅尝辄止……“绿色阅读”倡导沉静心灵,回归慢读、精读与博雅式的阅读,这有助于推动未成年人与精品文化亲密接触,体验阅读的快乐,培养一生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