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8月10日消息:历时9年编纂而成的《上海文学通史》(上下册),昨天终于在上海书展隆重面市。该书汇集了沪上众多前沿学者的集体智慧,同时也是上海第一部跨越1700年历史的地方文学史著。在这部洋洋100余万字的巨著中,有30万字是“上海古代文学史”。然而,上海建县只有700多年历史,真正为人所知,也是1840年开埠之后的事。上海到底有没有古代文学成为一些知名学者激烈讨论的话题。
反方那段历史太虚幻
《上海文学通史》第22页有言“其中尤以华亭人陆逊、陆抗、陆机、陆云祖孙三代为代表的陆氏家族,对上海文学所做出的贡献更为突出”,发现三国时代的陆氏家族与上海文学的渊源,是该书的一大贡献。不过,90高龄的华师大中文系资深教授徐中玉却有着不同看法,“陆机这些人离上海实在太遥远了,放进去是不合适的。”徐教授认为,陆机所处的时代,上海不要说还是个小渔村,恐怕就连名字也没有,文学根本无从谈起。他觉得,上海文学的高潮应该出现在晚清和民国的一百年中。“对于文学的历史,我们应该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千万不要勉强。”
而在著名文学评论家徐俊西眼里,仅凭一些诗词就断定上海存在“古代文学史”,是“很难有说服力的”。
>>正方那段历史有依据
与两位学界老前辈针锋相对,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乃斌认为这里其实涉及一个学理问题,即“上海文学史”到底是“上海人的文学史”还是“上海的文学史”?前者以“人”为标准,而后者则以“地域”为标准。董教授显然赞成后者。在他看来,虽然上海建制较晚,被称作“上海”也只有几百年历史,但“上海这片土地是一直存在着的,地域内的作家理所当然应收入这部《上海文学史》。”
董教授的观点得到了文学评论家陈伯海的支持。在充分肯定书中史料的同时,陈教授相信,上海古代文学确实存在,“它只不过处于吴文化的边缘。上海文学从古至今,其实就是一部从吴文化边缘走向吴文化中心的历史。”
>>责编学术问题本无定论
记者采访了该书第一责编孙晶。孙晶说:“学术问题本来就难有定论。”《上海文学通史》肩负着“溯源”的任务,既然编纂者找到了确凿的史料,并能自圆其说,就可以成为一家之言。但孙晶同时表示,面对相同的史料,两个学者也可能得出不同结论,这在学术问题的讨论中很正常。
今日看点
一.14:30-16:00马骥《水浒英雄画赞》签售世纪零售馆。
二.15:00-16:00奇幻文学《搜神记》作者树下野狐现场签售新华发行馆销售现场。
三.18:30-21:00赵丽宏、孙甘露等签售《世纪墨珍》中央大厅中心活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