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8月15日消息:昨天上午,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在上海书展现场向巴金家属和本届上海书展组委会捐赠《〈寒夜〉手稿珍藏本》。
《寒夜》的手稿逃过战火的烧掳,穿越岁月的剥蚀,能够基本完好地保存至今应当说是文化界的一件幸事。眼前的这份手稿与它的作者同样经历了抗战中的种种劫难,《寒夜》的写作从重庆到上海,从这部留存下来的由各种不同色泽的稿纸和不同颜色的笔迹所组成的手稿,可以看出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位作家和他的作品所经历的坎坷。
解放后,巴金先生将这部手稿捐赠给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普通读者和研究者难得有机会见到。前两年,经授权,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和上海文艺出版社才开始共同策划出版《寒夜》手稿本,期望以此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献礼。对于手稿中的缺损部分,出版方采用《寒夜》首次在《文艺复兴》上刊出的文本以印刷体补齐。这样做是因为此部手稿就是供《文艺复兴》发表时候的排印稿,两者的文字是一致的。
《寒夜》发表后,巴金曾经做过两次较大的文字修改,一次是1947年3月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初版本时候,另外一次是1960年底在成都编辑文集第十四卷时。此外。1982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寒夜》时,作者在文字上作了个别修改。对比修改稿与手稿本初刊本的文字,会了解巴金的写作习惯、文风变化。从总体上看,这部手稿改动比较少,有一气呵成之势。在后来的修改中,巴金除了将一些带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半晌改为半日或半天外,大多做的是减法,减去一些含义重复的句子,减去更多的说明,使得全书留下了更多的动作、谈话,留给人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