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正文
[讲座实录]江晓原:读书是一种精神寄托
10月23日

  由文汇读书周报、东方网、《上海文学》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阅读改变人生”系列讲座于4月13日下午6点半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图文西厅举行。主讲者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江晓原。江教授以“我的阅读生活”为话题展开了本次讲座。

  首先,他介绍他的个人生平,江晓原教授于55年出生于上海,初中毕业后进入纺织厂成为电工,当1977年得知高考恢复的消息,利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高中课程的自学,考取了南京大学天体物理系。尔后,也偶然地进入了中科院的自然科学史专业进一步深造,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自然科学史博士。紧接而来讲述的就是他的阅读生活。江教授对于文学和历史极为热爱。文革时候,当时那一代人读书的渠道极少。而江晓原却由于父母的关系,从多种渠道获得了大量书籍。并与同龄伙伴相互交换各自的书籍,使他在年轻时期的读书量比同龄人大出很多。对于读书的渴求,使得江教授在纺织厂工作期间,调休一天看完了厚厚的《复活》;更是会半夜两点起来看《安吉堡的磨工》到清晨。

  “我觉得读书是一种精神寄托,好似吸毒一样,常常会让我进入一种忘我的境地,也帮助我解决了一些人生问题。使我觉得自己是精神贵族,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利大于弊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也帮助我在现今人生道路上人与人的交往更为容易。”此后,江教授谈到了他与古典文学,江教授谈到自己对于繁体字、旧体诗的偏爱,他更是依靠自己的归纳总结,得出了旧体诗的格律规律,使他的脸上满是笑意。

  对于今天自己的阅读生活,江教授自豪地说道:“我的书房可谓上海滩人文景观之一,中央电视台到我的书房也拍摄过不下十次了。”江教授的书房,藏书不下3万册,而书房里面更是铺设了铁轨,并且建立了档案管理密集架。而江教授也诚恳地向在场学生介绍起电影,“我最近染上了看电影的习惯,我也致力于收集影碟,看电影也是当今的另外一种阅读方式。”江教授认为“我的阅读生活”这一个题目属于比较私人的问题,所以最后留出了大部分时间给在场同学提问。

  在场学生也踊跃地围绕着读书、天文、性学等展开了提问。其中,江教授介绍了他自己特有的读书方法,“在书后做索引,可以关于人物、事情、概念等写下主题词,再利用excel软件列出书目的类别,再在不同的工作表下列出书名,这样我们在查找资料时就会极为的方便了。”另外,江教授也谈到了我们应当区分有无功利性看书这样的问题,“没有功利性的读书,我们打可以跟着感觉和体验走,注重的是过程;而有功利性的读书,我们可以通过浏览来判断其价值,快速地掌握其观点。也可以找出与多相关书籍一起参阅,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

  最后江晓原教授以自己的人生信条“尽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作为了本场讲座的结尾。“如今很多人都在从事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够以自己喜欢的事业作为谋生的手段实则为一种幸福。”

 
 来源:东方网  编辑:黄丽春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