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正文
李真泽(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4月28日

image

  李真泽同志,男,39岁,高级工程师。1990年华东化工学院工业催化专业本科毕业,工学学士,现任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石化工艺室主任工程师。

  李真泽同志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PTA(精对苯二甲酸)装置的设计、改造、技术开发和工程咨询工作。

  李真泽同志曾获得1996年、1999年、2000-2001年度本单位的最佳青年岗位能手、1999年度上海市医药职工技协先进个人、2001年度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扬子石化60万吨/年PTA改造工程国家工程设计项目金质奖第二获奖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李真泽同志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他在技术上谦虚好学,刻苦钻研,工作中大胆探索创新,具有坚实的专业技术和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掌握和消化吸收了国外PTA生产的先进技术,形成国产化工艺软件包并较好地运用于工程设计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作为工艺专业负责人的扬子石化60万吨/年PTA改造工程,获得了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优秀设计一等奖、国家工程设计项目金质奖。

  鉴于李真泽同志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1999年,工作还不到十年的李真泽同志就已被破格提升为高级工程师,2000年被聘为石化专业主任工程师,并被誉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和PTA技术领域中年轻的学术带头人。2004年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一、刻苦钻研,不畏风险,推动PTA技术发展

  在国家八五重点项目辽阳石油化纤公司二期PAT装置项目中,李真泽同志参与了该项目的全过程工作。

  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是李真泽同志的一大特点。辽阳石油化纤公司二期PAT装置项目前期,李真泽同志仔细翻阅了大量国内外PTA装置的技术资料,发挥自己计算机方面的特长,利用计算机过程模拟技术自编程序模拟PTA装置中精制部分的核心流程,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大量理论依据。在技术合同会谈中,面对四家世界知名PTA专利公司的技术谈判。李真泽同志汲取外国先进技术,他一家一家地听,一家一家地学,往往白天进行会谈,晚上会同其他专业的同志一起进行技术整理,认真编写PTA专利技术分析报告。在为领导部门的决策提供大量正确判断依据的同时,他的专业知识宝库也在不断地充实壮大。

  该项目,李真泽同志从技术合同谈判开始,到工程设计及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参与,并赴美国福斯特惠勒公司工作学习四个月,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注意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其间积累了大量PTA装置的工程设计技术经验和PTA生产实践知识,机遇和勤奋,为他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李真泽同志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设计任务,该项目还获得了中石化优秀设计三等奖。

  辽化PTA项目尚未结束,李真泽同志又参加了扬子石化公司60万吨/年PTA装置改造工作。扬子PTA装置是我国在七十年代末从德国LURGI工程公司成套设备引进承建,采用美国AMOCO(即现在的BP公司)专利技术。单线产能只有22.5万吨/年。而此时国外的同类装置的单线产能已经提高到30万吨/年以上,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受扬子石化公司委托,要求将该公司2套PTA装置总产能提高到60万吨/年的改造任务。由于PTA装置所处理的介质为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含固量高,设备复杂且自动化程度高,是一座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石油化工装置。

  在没有国外专利技术公司参与的前提下,要提高33%的产量,不但技术难度高,风险也相当大。但在老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李真泽同志勇敢地担当起了这个改扩建项目中关键系统的改造和扩建工作。他充分发挥自己专业技术过硬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特长,动脑筋,想办法,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技术资料,创造性地在没有专利商提供的技术支持、没有工程公司进行技术设计把关、缺乏技术数据而且时间又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成功地对装置的关键流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取得了符合实际的技术数据,并以此为依据成功完成了这项艰巨的改造任务。

  这项改扩建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PTA技术已经跨出坚实的一大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PTA装置技术改造的发展,为老装置的节能降耗和新装置的技术创新做出了榜样。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项改造工程所采用的技术在1999年荣获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李真泽同志本人也被破格提升为高级工程师。

  二、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全力开发PTA工艺包

  2002年,李真泽同志承担了中石化技术攻关十条龙项目之一的45万吨/年PTA装置精制部分工艺包的开发任务。

  由于PTA装置那不同于一般石化装置的特殊性所造成的技术难度,以前国内同类装置都采用引进技术,并由国外工程公司完成基础设计,而且关键设备完全依赖进口。而国外专利商则往往自持拥有积累和发展了40多年的关键技术而故意提高专利使用费,有的国外厂商甚至根本不愿向国内授权使用。

  面对国外专利公司的技术封锁,在缺少技术数据和资料的情况下,为了我国的PTA发展,担任项目经理的李真泽同志,勇于技术创新,带领攻关小组的十几位专业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过程模拟技术,对PTA精制部分的流程进行了模拟和研究。

  由于装置的特殊性,现有的模拟软件无法准确模拟全流程,他就带领大家一起开发适用的过程模拟软件,为计算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保障。李真泽同志作风踏实,为确保技术的可靠性,常带着大家深入装置,在现场收集数据和资料,注意总结以往工程设计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对工艺流程和控制及联锁方案进行一系列的优化和调整,以确保技术的先进和可靠。为了提高未来装置国产化率,他还带着大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关键设备的制造厂调研,并编制了设备国产化可行性报告。为满足未来的工程设计要求,尽可能缩短工程设计周期,李真泽同志还带领大家编制了在工程设计阶段才能见到的设备和仪表规格书,在一年半的攻关开发工作中,他总是起早贪黑地带着大家一丝不苟地工作,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顺利完成45万吨/年PTA装置精制部分工艺包的开发编制任务,为我国PTA技术的国产化做出了贡献。

  天道酬勤。过去的2005年中,在李真泽同志的带领下,专业室相继承担了大型PTA装置工程化技术研究、PTA工艺包、乙烯分离过程几个重要单元优化方案研究、乙苯/苯乙烯工艺包、聚乙烯工艺包、聚丙烯工艺包、丁二烯工艺包、干法腈纶工艺包、油吸收法分离炼厂催化剂干气方案研究等一系列技术开发工作,其中PTA、苯乙烯等项目属于中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目前,已完成了40万吨/年PTA装置工艺包、80万吨/年PTA装置工艺包、乙烯分离过程几个重要单元优化方案研究、20万吨/年苯乙烯工艺包、干法腈纶工艺包、油吸收法分离炼厂催化剂干气方案等项目的开发研究工作,其中前四项已经通过中石化的技术评审。此外,结合软件购买计划,李真泽还着重对大型应用软件,如ASPEN ZYQAD、PRO/II、HYSIS、CHEMPRO、SAFETI、SMART PLANT P&ID等进行专题进行开发研究,在提高应用技术水平的同时,有效提升了设计质量和效率。有效地提高了我公司在这些领域的竞争能力。

  三、爱岗敬业,默默耕耘,忘我工作

  李真泽同志是个勤奋好学,事业上永不满足,又乐于帮助的人。

  2003年底,李真泽同志通过了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的项目管理职业(PMP)考试,取得了国际认可的项目管理执业资质证书。

  李真泽同志一方面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注重在工作中培养专业人才。他所培养的年青技术人员都已经具备专业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并熟悉PTA技术。

  他又是个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人。2003年初,李真泽同志作为项目经理,带领项目组克服“非典”造成的种种困难,频繁往来于沪宁之间,完成了扬子石化105万吨/年PTA装置改造引进技术的谈判工作;2003年底,又主持并完成了上海石化40万吨/年PTA改造工程的基础工程设计任务,同时还参与和完成了多个新上独资或合资PTA项目的前期工作。

  在不断得到了国内外PTA生产厂、专利商和工程公司的很高评价的同时,李真泽同志放弃了很多本该属于他的东西。

  他结婚时,没有请过婚假。爱人难产住院时,他才请过一天假,晚上陪夜白天照常上班。当他的孩子刚满四个半月,家中又没有老人照顾,只有他妻子一个人忙里忙外时,他却出差在外几个月没回家。出差久了,未满周岁的儿子见了他只会叫"舅舅"。为了满足工程的建设进度,他还是经常晚上加班,休息日仍带着资料回家工作。为了节约时间,他常中午在单位买三份饭,一份中午自己吃,两份带回家晚上吃。

  在45万吨/年PTA装置精制部分工艺包开发的这段日子里,每天晚上不到八、九点钟,他是不会离开那伴随着他工作了一天的电脑。即便是这样,回到家里的他,仍旧会打开笔记本电脑,连上我院服务器继续工作直到深夜,第二天他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工作岗位。可是,又有谁知道,一次又一次,他是靠着SMZ (消炎退热片)和克感敏顶住了因工作劳累而引发的扁桃腺发炎和高烧,继续忘我工作着。

  同仁们经常看到的是生龙活虎的李真泽,可又有谁知,他的身体是那样“外强中干”。因为连续工作,他曾不止一次地晕倒在谈判桌上、工作台前,但醒来后,他还是那样“干劲冲天”。

  儿子从出生、送托儿所到现在念小学,一直由妻子“代劳”。望着无怨无悔、每天忙碌家务的妻子,他无言以对。就是这样,李真泽他以一个技术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为推动我国PTA技术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去。

  李真泽同志以自己那种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平等待人、谦虚谨慎的品格,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风范,勇于创新、敢于挑战、追求卓越的精神,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好评和敬佩。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