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正文
保障输血安全 需要全社会努力
5月29日

  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用于临床,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近20年来,由于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使临床输血全面飞速发展。然而,输血治疗也和大多数临床治疗手段一样,具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自从有报道艾滋病可经输血传播以来,血液安全的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血液安全作为全球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全社会和医学界正在共同努力。

  WHO为了大力提倡推行无偿献血,推动临床安全、合理用血,制定了全球血液安全战略,主要包括:1.建立规范的采供血服务机构,从低危的自愿无偿献血者中采集血液,并实施严格的献血者筛选规程。2.对所有的血液进行输血相关的传染病病毒标志物检测,包括肝炎病毒、HIV、梅毒等。3.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减少不必要输血。

  从WHO全球血液安全战略可以看出,保障临床输血安全,首先,要推行无偿献血这种采血形式,我国从1998年颁布《献血法》以来,就明确了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无偿献血避免了为牟取利益可能存在的隐报、瞒报疾病情况。此外,上海市血液中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1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捐献的血液进行全面的筛检。筛检的项目包括:血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型病毒抗体、梅毒和艾滋病病毒抗体。每份血液的标本由不同人员使用两种不同的合格试剂进行初检和复检,两次检验合格的血液及血液成分才会发放到临床,供患者使用,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血液和血液成分的安全。

  但是,由于“窗口期”以及输血免疫方面风险的存在,单纯依靠血液的检测不能保证患者输注血液后100%不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因此,决定输血应全面考虑,慎重决定。不必要的输血不仅浪费宝贵的血液资源,同时还增加了病人不必要承担的风险。在决定给患者输血前,必须要权衡输血与不输血的危险孰大孰小。只有当输血治疗无法替代且对患者的好处大于其所冒风险时才要进行。

  此外,如果患者适合采用自身输血时,应考虑采用自身输血。因为自身输血与异体输血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安全。由于输注的血液来自患者本身,可以避免异体输血存在感染输血传染病和发生免疫反应的风险。特别是对于一时无法获得稀有血型的患者,自身输血也是一种获得血液的可行途径。

  因此,保障输血安全,要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参与、所捐献血液的严格检测以及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面做起,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需要输血的患者都能得到安全、合理的输血治疗。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