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时间:11月22日下午1:30—2:30
聊天主题:谈谈优秀电影再创作的魅力
>>视频聊天录播
嘉宾简介:
江海洋 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1982年至1986年参加过影片《城南旧事》、《小街》、《姐姐》、《流亡大学》的拍摄,历任场记、助理导演、副导演。1986年与人合作编剧并独立执导了影片《最后的太阳》,该片获上海文学艺术大奖、优秀影片最佳编剧奖、"文汇"新时期十年电影奖和最佳处女作奖提名,该片还入选了印度的中国电影周。《一无所有》是1990年全国十大卖座片之一,同时参加比利时的中国电影周。 参与影片:
《真假英雄兄弟情》(1998) 《小芳的故事》(1994) 《夺命惊魂上海滩》(1993) 《三个女人一个梦》(1992) 《一无所有》(1989) 《匿名电话》(1987) 《荒岛枪声》(1986) 《最后的太阳》(1986) 《流亡大学》(1985)
电视剧:
《花姑子》(2004) 《一江春水向东流》(2004) 《不可触摸的真情》(2003) 《生死卧底》(2002)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1998年) 《婆婆、媳妇、小姑》(1996年)
【聊天实录】
[主持人]:
各位东方网视频前大家好,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大家参加我们的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丸子。今天请来的嘉宾,是一部非常热播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导演江海洋先生。非常高兴您来做客。给我们视频前的网友打个招呼好吗?
[嘉宾江海洋]答:
东方网的网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有一点不习惯。因为是第一次。我非常愿意跟大家聊天,大家想知道什么,我都会很坦率的告诉大家。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我有一些紧张,但是我会把这件事做好。
[网友虾球]问: 《一江春水向东流》改编不错,你下一步是否有改编计划?
[嘉宾江海洋]答:
其实有不说这样的计划,因为《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一开始做的时候,就想把一些上影厂的一些电影,利用我们的资源,把它改成电视剧,《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我们系列工程的第一部,下面还有《万家灯火》等等,可能这些都要改编。但是电视剧不是一厢情愿要做的,我们在这一轮的名著改变之后,我们要看市场的反映。如果观众喜欢这种形式的话,我们会继续做下去。其实改编《一江春水向东流》从有想法,到全部完成,大概经历了5年的时间。因为选择拍电视剧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上影厂的这些电影是不是可以用。主要是把上其电影厂过去老的资源,用新的艺术形式再生产,就是这样一个想法。
[网友溪溪]问: 你在《一江》中怎么会考虑请香港演员的?是剧情还是收视率需要?
[嘉宾江海洋]答:
接着刚才的那个问题再回答这个问题。其实,电影100年了,其实电影今天所面临的时代已经不是电影时代,而是媒体时代。我是一个电影电视剧的导演,你看我今天坐在网络旁。我接着讲,我们现在电影面临的是媒体时代,所以我今天是一个媒体时代的人。所以过去电影,大家几亿观众看电影的时代结束了,现在几亿人上网的时代来了。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电影面临新的战略,电影要考虑它的发展的话,不得不和现在的阅读习惯、欣赏习惯,和这整个时代的文化需求结合起来。所以把老电影改编成电视剧,是今天这个时代的需要。因为做电视剧,这个戏的成本比较大,要考虑市场回收的话,最主要的是当年演这部电影的,都是当年中国最好的最优秀的演员。如果今天改编电视剧,不用一些很有名的,或者在观众心目当中很有地位,很有影响的演员的话,恐怕会影响这次改编的整个成败。所以我们考虑用香港演员。
[网友路人]问: 你对《一江》感到满意吗>是否有遗憾?
[嘉宾江海洋]答:
影视剧都是遗憾的艺术。这部戏,我一开始就定下这么一个调子,我说这部戏操作大于创作。从长作的角度,它改编的余地非常小。因为这部戏,在观众心目当中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如果非常大动干戈的改变它的话,观众会觉得它很离谱。所以对于导演来说,对于整个戏来说,我创作的成分非常小。我要忠实于原著。在一个很窄很窄的空间里面,进行了一次电影向电视剧的改编,所以对我来说,操作大于创作。如果说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我是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的话,我可能对它会打70分。因为我对过去老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印象特别深。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我可能给它打85分到90分,因为我们今天很努力,这样的规模,我们投资的比较非常大,是当一部当今的大型电视剧来做的。
[主持人]: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的导演吗?
[嘉宾江海洋]答: 从电视剧的角度来说,是剧本、演员,导演排第三。
[嘉宾江海洋]答:
从人的角度上来讲,作为一个好导演必须有坚强的意志,要有对艺术的痴迷和决心。从手段上来讲,一个导演必须是一个讲述。我们大家都说,导演说一千到一万,最后的基本功能就是讲述。它能不能把一个故事讲清楚。能不能把自己想对观众说的话,说清楚,观众能够明白。这个虽然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是很需要花功夫的,高低也就在这儿。从现在来讲,我们如果把导演比作导演艺术的话,可能在术的方面,应该说,大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但是“艺”这个里面包含的就广了,包括人生,包括对人生的态度等。所以真正的差别在于“艺”上,而不是“术”上。
[嘉宾江海洋]答:
因为我现在电影是我的生命,电视剧是我的生活。说实话,我不太喜欢电视剧。但是这几年,电影不景气。我觉得电影是艺术,电视剧目前还不是艺术。电视剧目前还只不过是媒体传播的一个手段,讲故事的一个手段。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更多的是编剧和表演的艺术。因为在电视剧里头,编剧艺术和表演艺术是发挥到非常淋漓尽致的地步。而导演艺术,主要是视听语言和视听形象。因为电视剧的屏幕比较小,电视剧的音箱效果也有限。观众看电视剧的时候,收视的环境比较有限。还插播广告。所以它是随机的,所以我只能说它是快餐。我比较喜欢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的题材。
[网友客人]问: 你闲时喜欢干什么?
[嘉宾江海洋]答:
我兴趣很广泛,但是时间很少。其实怎么说呢?我经常会列出来,我现在喜欢的事,有多少没有做,但是大部分没有做,没有时间做。看书,看DVD,这个大概是我业余时间做得比较多的事情。我真想,脱离开自己的工作,去玩。去做我喜欢做的事情。现在看来,这种永远变成一个愿望,因为我太忙了。旅游倒不想,因为我拍电影就走南闯北。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其实说复杂,也可以把它变得很简单。所谓简单,就是你找一件你喜欢干的工作,你喜欢干的,毕竟天天在干,毕竟在干活当中,挣一分能够养家糊口的钱,人生就很充实了。然后在这一辈子,你要找一个除你工作以外,你最喜欢的爱好,并且在工作之余,把这个爱好也当成你生活的一部分去经营。很遗憾,目前这个爱好,我还没有找到,因为爱好太广泛。现在到这个年纪了,可能将来会学高尔夫球,以后可能打高尔夫球。
[网友哈利波特]问: 你对自己作品最满意是哪部?其标准是什么?
[嘉宾江海洋]答:
我拍了6部电影,6部电视剧。最满意的是我拍的第一部电影,叫《最后的太阳》,是写一批老年人的,其中也有我刚刚过世的父亲,参加演。还有我们的老前辈刘琼等等。其中,他们有关人现在已经故世了,包括我的父亲。我那个时候非常年轻,才三十几岁,我为老年人拍摄电影,从具备到最后拍摄,都是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按照我自己的意志去拍的。但是后来拍的电影,就很难说了。所以要问我最喜欢的话,我是最喜欢我的第一部电影。电视剧呢,我也是最喜欢我拍的第一部电视剧。就是《婆婆、媳妇、小姑》。怎么说呢?因为作为一个导演,他受的限制很大,凡是自己的想法,实际上,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实际上,一个想法出来以后,到最后完成,这个整个过程是不断地在做减法的过程。各种各样的要求,各种各样的条件,我想作为一个导演,我刚才说的所谓意志,就是你每天尽量让这个“减法”少一点,有可能的在恶劣的环境下做加法。
[网友八部]问: 中国电影会展现辉煌吗?你在当中起什么作用?
[嘉宾江海洋]答:
中国电影曾经辉煌过,也应该说,现在中国电影在世界上,它的地位非常高。这出现了一个落差,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的舞台上,地位陡增,但是在国内的票房直线下落,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当然这种现象,从专业的角度会有它的说法。但是,我觉得从一般的观众来说,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我们对于电影今天的要求,必须保持一个很平和的心态,因为现在已经不是电影时代,现在是媒体和网络的时代了。过去伴随我们长大的就是电影,我们小时候主要的娱乐就是看电影,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是看着电影长大的。说得过分一点,也许我们下一代人是不看电影长大的。就前一阵子,我和王强等一批老艺术家,一块到一个地方搞活动,当地的领导,看到秦怡等老师非常热情。但是小孩子看到她们比较木然。所以电影现在如果还要辉煌的话,我们必须拍一些在电影和网络上看不到的。我觉得陈凯歌的《无极》,张艺谋的《十面埋伏》等,但是很好的。中国观众本来对电影的欣赏的要求,不是太高,觉得在电视上,买一张碟,回去看就好了,我何必再花钱看电影呢?也不能怪他们,他们要求本来就很低,他们对视听效果的要求本来就很低。所以中国广大广种,看电影,基本处在看故事的阶段。让他们听音箱,感受画面冲击力,现在还谈不上。
[网友芙蓉姐姐]问: 观众现在为什么不愿进电影院?是票价或没有时间还是别的什么?
[嘉宾江海洋]答:
都有,我觉得票价的问题比较突出。上海现在是全国电影票房最高的一个城市,去年全国的电影票房大概收入在20个亿,上海大概有2.5个亿,上海是全国看电影的人次最多的城市。如果上海拿1000多万人来说,上海人,一年看一部电影就够了。所以票价问题是一个问题,但是我觉得最主要的还不在于票价。因为喜欢的人,他花再多钱,他也会去。关键就是现在人们渐渐的,怎么说呢?在美学上有一个尴尬和问题,就是美常常让位给方便。因为看电影不方便,时间的问题,一切都来了。再说,譬如说,我们用毛笔书写的话,那个字很漂亮,那是艺术。毛笔渐渐的被钢笔替代,因为它方便。因为钢笔被圆珠笔替代,因为不需要打墨水。现在新的人被键盘替代。从毛笔到键盘,方便是越来越方便。但是美学价值越来越差。我想不看电影的原因,其中也有这个原因。
[网友中大奖]问: 能透露你下部新的作品是老片新拍,还是新的创作?
[嘉宾江海洋]答:
下面可能还是拍电视剧。也在改编,因为改编老电影,有一个问题,我刚才看网友也有这样的问题,就是老电影有版权问题。有一个网友说,《一江春水向东流》已经超过50年了,为什么有版权问题。《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前面的厂拍的。但是50年以后,按照我们著作权的继承法里面,上影厂是没有版权的,它必须向版权继承人,取得许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编辑是郑君里和蔡楚生,他们已经故世了。如果我们下面如果要改变《乌鸦与麻雀》的话,这部电影的编剧是6个人,所以我们要争取这6个人的家属的同意。最近也在跟厂里谈拍电影的计划,我现在对拍电影,还比较茫然。我不是怕拍电影,实际上这两年,我是看电影看过来的。有时候我经常在电影院里面看电影,有时候十几个人,有时候两三个人。我觉得有些电影拍得非常好,也是我同学或者我熟人拍的,但是没有多少人看。所以我说我不敢玩命。但是我说我不敢拍电影,至于拍大的电影,还是拍小的电影,这两面的准备我都有。
[网友芭比娃娃]问: 你能不能拍一部儿童片?
[嘉宾江海洋]答:
从一个导演来说,很难拍儿童片。因为儿童演员很难弄。非常有经验的演员,非常怕跟儿童演员合作。因为儿童演员天真。这个儿童电影我没有想过,这个条件我不敢。
[网友玫瑰佳人]问: 你认为自己的事业高峰已经过了吗?
[嘉宾江海洋]答:
我从来没有觉得有过高峰,所以也不存在高峰已过。我觉得每天在往前走,我这样来比喻自己,我们一帮同学,大家一块毕业,在我们的队伍里面,有陈凯歌等等,最近几年导的电视剧,放得比较火的,也都是我们的同学。我觉得我只要在这个团队里面,我觉得只要还有我的声音,我就觉得我很满足了。就像在风浪当中航行的一条船吧。因为干这一行不容易,做得不好,就会被淘汰下去。经过这么多年的颠簸,我还是这个船上的一员,我不敢当舵手,但是我还是个水手,我很满意了。
[网友施瓦辛格]问: 请谈一下和香港演员合作感受?不要说套话!
[嘉宾江海洋]答:
我觉得我跟香港演员合作非常好,他们非常敬业。在我们这个行里面,不管人有多好,有多大的毛病,我觉得职业道德和基本的职业态度,这个是我们行业里很缺乏的。香港演员,我觉得在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上非常好,说好几点就是几点。而且事先他们把自己的要求,全部讨论干净。当我们达成协议,大家成为共识的时候,他拍戏非常敬业。国内一些演员,一会儿拍戏有这个事,一会儿有那个事。如果在这个行里面要干好的话,我觉得专业精神特别重要。而且我还觉得,牌越大的香港演员,这方面做得越好。不知道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培养的原因,还是他们的觉悟。但是有一点他们很敬业,他们知道每一次,他们都是一次机会,如果他们这一次做不好,他们下次可能就没有,他们可能就会跌下去,所以他们很在乎这个。所以我跟他们合作,觉得w好。
[网友担忧]问: 上海电影目前在国内在落伍的,怎样才能在国内有一席?
[嘉宾江海洋]答:
很落后。上海曾经辉煌过,但是现在不辉煌。不辉煌还不算,最后现在基本上弄得是灰头土脸。作为一个电影人来说,我们觉得很惭愧。其实原因有各种各样的方面,但是我觉得,上海人做事情不是把事情做好做大,而是不把事情做出毛病为目标。这么多年来,上海电影没有被中央审查枪毙。所以一直很得意,我们没有出现问题。确实是没有出现小的问题,经历了这么多年,现在终于摆在大家面前出大问题了,上海的原创能力严重萎缩,上海的半壁江哄然倒塌。这种落后,这种萎缩,简直就是潜移默化的。当我们回头一看的时候,很严峻,这个问题,非常严峻。如果不改变的话,那我们这些人,真的是要淘汰了。作为一个上海的电影人,我也觉得自己脸上无光以外,也觉得很内疚。但是这么多年过来了,有些定势,我们很容易就接受了。其实艺术创作和市场经营,实际上不是一个规律。你想,像上海,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在全国可以说是领先的,但是上海没有一个老板,一个企业,敢拿出一个亿两个亿来投资。还是一个魄力的问题。所以我有时候在想,我经常跟我们同事说,我说我们上海人有一点,我们可以把一个原来做得很大的事,越做越小。而北京的人,北方的创作者,可以把一件很小的事,越做越大。像《天下无贼》,它拍电视剧也可以,但是他把这个问题做大,他请刘德华。《不见不散》,实际上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他把大做大了,他到美国去拍,他请葛优,请徐帆。如果不这样,最后也可以拍出这部电影,但是不是现在的。我觉得这个就是上海和北京的区别。
[网友小姑]问: 是你挑剧本?还是制片商找你?
[嘉宾江海洋]答:
都有。怎么说呢?制片商找我的,比我挑的剧本多。我《一江春水向东流》拍完,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有4到5个剧本来找我,结果我没有看上,所以没有拍。我自己现在在抓剧本。
[主持人]: 今天跟您谈得很愉快,也谈了很多电影的问题。最后请江老师给我们网友再说几句话。
[嘉宾江海洋]答:
在我来的路上,网站的朋友说,已经有70个问题了,我当时听了以后,感觉现在有这么多人关心电影,关心我们的创作,我觉得这就是电影它不会消亡的基本的火种。我相信这些人,他们是热爱电影的,他们也会去看电影。所以,作为一个电影导演来说,我哪怕为这些观众,做一些我应该做的事情,我哪怕再苦再累,我都是值得的。“士为知己者死”,我非常感谢你们!
[主持人]: 今天的视频直播到此结束,之后我们会有40分钟的文字聊天,请网友继续参与,谢谢江海洋老师的到来,谢谢各位网友!
[网友浩然]问: 现在中国电影大多从片场到片库,你看这正常吗?是谁的过错?
[嘉宾江海洋]答:
不正常。是创作者的过错。不考虑观众,不考虑市场,一味的强调自己的艺术品位;或者说,一味的去迎合国际电影节的得奖。这是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本身的题材并没有什么新的角度,从创作的方面也没有新的展示,还是按过去老的套路和观念去拍电影,以至于根据没有市场。去年,2004年,中国电影的产量是212部,真正能够进入院线放映的,大概在40部左右。这就是你讲的电影大多是从片厂到片库。
[网友花仙子]问: 今年中国电影百年,它是不是已经进入暮年?你怎样看待中国电影的现状?依据是什么?
[嘉宾江海洋]答:
今年是电影诞生100周年,对于一个人来讲,100岁是暮年,但是对于一个艺术门类来说,它依然还年轻。绘画多少年了?摄影多少年了?雕塑多少年了?所以,100年对于电影来说,它并不意味着衰老。中国电影大概也有90年的历史了,中国电影曾经辉煌过,但是那个辉煌还只是在国内。近几年,中国电影几乎得到了除了奥斯卡奖以外的各大电影节的奖项,中国电影越来越被世界认可。但是,在中国国内,电影的地位一落千丈。从现象来看,这个是正常的。因为好莱坞也曾经有过电影被电视打得一败涂地的时候。关键是,我们要明确电影在当今媒体时代的地位,找出对应的策略,拍出网络和电视所不能表现的题材与画面。让观众能够欣赏到真正的视听的美感,这样电影才会有出路。我相信,一个艺术形式无论它多艰难,它不会消亡的。就像绘画,就像戏剧,尽管它们也过了它们的巅峰期,但是它们依然存在,它们依然展示着他们的魅力和美。
[网友如果]问: 电影工作者从了显要一面,背后肯定包含着许多艰辛.假如时光能倒流,你还会从事这项工作吗?
[嘉宾江海洋]答:
我一定还会继续选择电影。真的,它太有魅力了。尽管拍电影是脑力劳动加体力劳动,但是,它给予我人生所带来得丰富的经历,使我想象不出还有比它更吸引我的行业了。
[网友苗苗]问: 在你从影路上,谁对帮助最大?
[嘉宾江海洋]答:
上海电影制片厂。这也是我为什么没离开上影,去别的地方发展的原因。当我20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上影厂影片《难忘战斗》的拍摄,从此以后,就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上影厂的一员。1978年,我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1982年,我如愿以偿的分到了上影厂。近年来,我有8年没有拿过上影厂一分工资,没有用上影的资金拍戏,但是,我所拍的6部电视剧,全部打得是上影出品,这就是我对上影的情感,它给了我一个展示我梦想的舞台。
[网友电视]问: 你的电视作品要比你电影要好看的多,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嘉宾江海洋]答: 谢谢你对我的了解,我同意你的观点。
[网友木子美]问: 谁是你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的同学?
[嘉宾江海洋]答:
导演班的同学有陈凯歌、田壮壮、胡玫、吴子牛、金韬;摄影系改行当导演的,张艺谋、顾长卫;美术系改行的,冯晓宁、何群、尹力;表演系改行陈国星。
[网友答案]问: 时下拍摄前期做不做市场调查?为什么大多数影片没有观众,但还是拍了!
[嘉宾江海洋]答: 没有观众的电影是为自己拍的,为自己拍不需要市场,但这是不对的。
[嘉宾江海洋]答: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对中国电影的关心和对我的关心!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再聊下去了,其实我是愿意一直聊下去的。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