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怡(1922- )
秦怡,原名秦德和,1922年生于上海一个封建大家庭,中国著名电影、戏剧演员。
秦怡自幼就对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商科时,曾参加话剧《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出。不久她离开自己封建的家庭,加入“中万”剧团。
1938年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肄业后,秦怡去武汉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同年,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当实习演员,参演过两部话剧《中国万岁》、《正在想》和两部电影《保家乡》、《好丈夫》。
1941年离开“中制”,进入中华剧艺社,成为该社演员,在重庆、成都等地演出《大地回春》、《天国春秋》、《战斗的女性》、《离离草》、《茶花女》、《钦差大臣》、《桃花扇》、《戏剧春秋》、《结婚进行曲》等许多著名话剧,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并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战大后方的重庆影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
1947年,抗战胜利后秦怡回到上海,作为特约演员,先后在《忠义之家》、《无名氏》、《遥远的爱》、《母亲》、《失去的爱情》等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
建国后,秦怡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曾主演《农家乐》、《马兰花开》、《两家春》、《摩雅傣》、《北国江南》、《梦非梦》等影片,并在《女篮5号》、《铁道游击队》、《林则徐》、《青春之歌》、《雷雨》、《海外赤子》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女篮五号》中她扮演的林洁,是一位在旧社会受尽苦难的篮球运动员,秦怡以深沉细腻的表演,展示了人物内心及生活中的复杂情感。在《青春之歌》中,她以含蓄凝重的表演,揭示了女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她的可塑性和表演功力,最终她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女电影演员之一。
1983年由她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上海屋檐下》(兼任艺术顾问),再度向世人展示了她那不同凡响的表演技巧,和具有东方女性魅力的风韵,该片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特别奖,秦怡获得首届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
秦怡是中国影协第二至第五届理事、全国文联委员。
获奖情况及作品:
《好丈夫》(1939) 《忠义之家》(1946) 《遥远的爱》(1946)
《无名氏》(1947) 《大地回春》(1947) 《海茫茫》(1947)
《母亲》(1949) 《失去的爱情》(1949) 《农家乐》(1950)
《两家春》(1951) 《马兰花开》(1956) 《哥哥和妹妹》(1956)
《铁道游击队》(1956) 《女篮五号》(1957) 《红色种子》(1958)
《林则徐》(1959) 《青春之歌》(1959) 《摩雅傣》(1960)
《北国江南》(1963) 《浪涛滚滚》(1965) 《风浪》(1979)
《苦恼人的笑》(1979) 《海外赤子》(1979) 《张衡》(1982)
《雷雨》(1984) 《闺阁情怨》(1990) 《梦非梦》(1993)
因《上海屋檐下》获得首届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
1995年获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