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金(1916-1986)
陶金,原名陶秉钧,1916年生于江苏苏州,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导演。
幼年随家迁居北平。在中学读书时即担任业余剧社社长,后肄业于北平京华艺术师范系,又考入山东民众教育馆戏剧训练班学习表演。抗战年代,饱受战争苦难,使他接触了不同的社会环境,经历了不同的人生,这些实际生活经验,成了他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
1935年,参加者中国旅行剧团,赴天津、南京、上海等地作巡回演出,名剧《雷雨》在"中旅"首演,而陶金则是第一个饰演周萍的演员。
1936年,他参加上海天一影片公司,主演《黄浦江边》、《女同学》和《杨柳村》等三部影片,由于他不满该影片公司粗制滥造,遂退出“天一”影业公司,加入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实验剧团,演出过《大雷雨》、《太平天国》、《武则天》、《铸情》等话剧。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加入到上海救亡演剧第四队。辗转京沪,由汉口到重庆,又到昆明,在大后方演出话剧,进行抗敌宣传活动,受到同行、观众的好评。
1942年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先后主演《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日本间谍》、《还我故乡》等抗战影片。
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上海,加入昆仑影业公司,受史东山,蔡楚生邀请,先后主演了《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两部影片,他以蕴藉淳厚、朴实自然的精湛表演,成功地塑造了青年音乐家高礼彬和由积极抗战而逐步走向腐化堕落的张忠良这两个艺术形象,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舆论界的高度赞扬。之后,他转入国泰影片公司,完成了与舒绣文合演的影片《凶手》。
1948年,陶金去了香港,先后在永华、长城等影业公司参加《山河泪》、《火葬》、《海誓》、《血海仇》等影片的拍摄,并在大光明影业公司自编、自导、自演《诗礼传家》。
全国解放后,陶金随大光明影业公司返回上海,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曾在《方珍珠》、《斩断魔爪》、《宋景诗》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
1956年后转任导演工作,先后导演戏曲片《十五贯》、《西园记》和故事片《护士日记》,均获得好评。1962年任珠江电影制片厂导演,导演了故事片《斗鲨》等。他导演的戏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贯》最负盛名。该剧曾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而名扬全国,在搬上银幕时,他充分运用电影的表现手段,注重人物心理的展示,并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使戏曲艺术的写意与电影艺术的写实、程式化和生活化,得到比较完美的结合,受到广泛的好评。
1981年陶金去美国参加旧金山国际电影节,在电影节中,中国影片受到热烈欢迎,陶金的精彩演技,得到美国的编剧、导演、影评界及观众的好评。80年代他还曾主演过《海瑞骂皇帝》一片。
陶金一生,拍摄了电影近四十部,演出话剧近百部。他爱艺术,视艺术为生命,追求艺术的至臻至美。他的表演,真挚自然,不事浮华与矫饰,富于立体感和力度感。他还写过不少散文、短评和杂记,言之有物,文字清新。
陶金曾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民盟广东省委副主席、中国影协第二至四届理事、影协广东分会副主席。
陶金不幸于1986年9月28日,病逝广州,终年七十岁。
获奖情况及作品:
表演: 《黄浦江边》(1936) 《女同学》(1937) 《杨柳村》(1937)
《胜利进行曲》(1940) 《青年中国》(1940) 《日本间谍》(1943)
《还我故乡》(1945) 《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 《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
《凶手》(1948) 《国魂》(1948) 《山河泪》(1948)
《火葬》(1948) 《海誓》(1948) 《血海仇》(1949)
《诗礼传家》(1949) 《方珍珠》(1952) 《斩断魔爪》(1954)
《宋景诗》(1955) 《海瑞骂皇帝》(1985)
导演: 《诗礼传家》(1949,兼编剧) 《十五贯》(1956) 《护士日记》(1957)
《苗家儿女》(1958) 《二度梅》(1959) 《亲人》(1960)
《齐王求将》(1962) 《斗鲨》(1978)
《西园记》(1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