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小记者眼中的气象博物馆:里面藏着大学问
“明天下不下雨?要不要带伞?”“听说晚上冷空气要来了,今天多穿一点”。在生活中,天气预报是我们每天都要关心的焦点,那提供天气预报的气象台是如何工作的?他们是如何判断天气的呢?4月9日,东方小记者实践平台联合上海市气象局,带领小记者们来到了上海气象博物馆。上海市气象局减灾处处长张晖带领小记者们参观了气象博物馆并讲述气象局是如何分析天气状况的。据悉,上海气象博物馆还未对公众开放,小记者们可谓是先人一步学习到专业的气象知识。
在参观过程中,小记者们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不仅赏阅了拥有醇厚历史的文物,还学习到了气象局的工作流程,看到近百年来上海天气的千奇百态。走进模拟直播厅里,每个小记者都纷纷体验了一把做主持人的感觉,别看他们小,主持起来可是一板一眼,毫不含糊。在参观的最后,模拟直播厅内还下起了“人工降雪”,瞬间点燃了气氛,在欢笑的学习中,为本次气象博物馆之行画上圆满的句号。
气象数据背后的故事(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曾晴)
四月,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周末,换了两趟地铁,徐家汇站便是我们的目的地。地铁3号口出来,转个弯就是蒲西路166号,今天我们东方小记者活动地点——上海气象博物馆。
一入气象局大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灰砖红瓦的欧式建筑。门口的铭牌上记载着这里的历史,一栋建于1900年的建筑,今天看来显得格外端庄而又凝重,带着些许沧桑又不乏韵味。听负责给我们讲解的博物馆支老师说,这栋楼是上世纪法国传教士修建的,当时叫徐家汇观象台,现在已成为上海气象局的一部分,即上海气象博物馆。
一进博物馆,我的目光被脚下的圆形图案吸引了。咦,这是什么呢?看着有点像个指示符号,跟我们地理课上老师讲过的指向标有点相似,还没等我发问,支老师提问了,“同学们来看看脚下,这个是罗盘,看看有几个方向?”“32个。”有人快速答道。“没错,这个罗盘上有32个方向,比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更精细。”再抬头看看墙上这个模型,这又是啥呢?听支老师讲解,这个叫寒暑亭,最古老的百叶箱。此时我不禁感叹,古人真是有智慧啊,我们今天的东西原来在古代早已存在了。
跟随着支老师,我们一行走到了一个廊道,支老师让大家抬头看墙壁。我看到记载着:1872年12月1日徐家汇观象台正式成立,并开始了连续140年的气象观测;1879年徐家汇观象台首次较准确地做出台风预报,揭开了上海天气预报的序幕……这面墙记载着百年气象大事件,这里也见证了祖国乃至世界的气象历史发展。
听支老师说这个博物馆里珍藏着的最宝贵的资料,是从1872年以来的100多年的气象数据,我发现展馆有一堵墙上显示着1872年12月每一天的气象数据。我想,在以前科技信息落后的年代,获得这些数据一定要付出很多艰辛的,至今这些数据都是极其珍贵的。博物馆二楼展厅里面的信息佐证了我的这个判断,这里有几张统计图,用曲线显示了不同时间轴的全球气温变化,我发现近百年,尤其是50年气温明显呈上升趋势。我想如果没有历代气象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没有那些统计数据记录,我们今天就无法科学正确的了解气象的历史变化,并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气象灾害做出客观有效的应对措施。我想,这应该是气象数据存在的最重要意义吧。
支老师的讲解精彩而又有趣,而我们的参观学习意犹未尽,最后的环节把今天的活动推向了高潮,那就是大家一起来体验,当一回气象主持人,站在摄像机前的小记者们大家都跃跃欲试,没有一个怯场,这也充分体现了咱们小记者的本色啊!
今天的参观很有意义,让我学到了不少学校课堂里不一定学得到的知识,也让我对我国的气象发展有了不少了解。更让我庆幸的是,我看到了在我们上海这个历史不算悠久的现代化大都市里,有徐家汇观象台,这个古朴而又庄重的百年世纪气候站,它作为中国近代气象历史发展的见证,从它延续下来的百余年宝贵资料,以及具有百年历史的、风格独特的气象建筑,其科学和文化价值都十分重要。
百年数据看地球变暖:气象博物馆里藏着大学问(迅行中学徐子睿)
4月9日上午,作为东方网小记者团的成员,我有幸探访了尚未正式对外开放的上海气象博物馆。
气象博物馆是在徐家汇观星台原址上设立的,听负责解说的大哥哥介绍,徐家汇观象台从1972年就开始记录观测信息,至今100多年没有间断过。
在参观的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展厅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巨大的图表,标注了从1873年起到现在每一年平均温度的柱状图。柱状图很清晰地显示,温度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经过我粗略的计算,我发现100多年来温度上升了3摄氏度左右。不要小看只有区区的三度哦,要知道地球变暖哪怕就这么3度,也会令近万众生物灭绝的!
参观完历史资料照片和实物后,最令人期待的时刻到来了——我们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气象演播室。气象演播室是个很宽大的房间,有两台处于开机状态的摄像机,摄像机正对着的墙面,有两块纯色的背景板,气象主播就站在背景板前面播报天气预报。你可能比较纳闷——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气象主播的背景是实时变化着的气象卫星云图啊?
没错,在电视播放的时候,气象主播背景的卫星云图,是通过设备合成上去的。
另外,我原来一直以为,气象主播播报天气预报的时候,是在电视台的演播室里。参观了设立在气象博物馆里的气象演播室,我才知道,气象主播播报天气预报的节目,是在这里录制的,然后传输到电视台播放。
你看,这次参观,我们的收获多大呀!我希望今后能参加更多的类似的活动。
一板一眼当气象主播(民办阳浦小学孙一洋)
4月9日,我和东方小记者实践平台的其他小记者们一起来到了上海市气象局,在气象局减灾处张晖处长的带领下,我和小记者们参观了气象博物馆。
在博物馆里,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上海气象记录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徐家汇观象台自1872年12月1日便开始了连续140年的气象观测,在1879年首次做出了台风预报,更让我知道了现代气象观测网的起源和建立是由于一场克里米亚战争。参观活动中,我们不仅领略了拥有厚重历史积淀的文物,还见识了上海市气象局的工作流程和环节,看到了140年来上海气象的千变万化。最让我感到兴奋的是我们第一次来到了电视直播厅。直播厅里各式各样的工作仪器、显示屏、摄像机、小机器人对我来说是那样的新奇,我率先跑到摄像机前,手握把手,将镜头对准小记者们,对焦、取景,俨然是一个熟练的摄像师;在电视机前,我又过了一把主持人的瘾,一板一眼。这时,直播大厅里下起了“人工降雪”,我们又是蹦又是跳,仿佛在冰天雪地里嬉戏,开心极了。
通过这次近距离参观上海气象博物馆,我们了解了上海气象观测的过去、现在并展望将来,体会到了气象局的叔叔阿姨们是如何紧张地工作,学到了很多气象知识,也开阔了眼界。为上海有如此深厚的气象观测底蕴和历史而骄傲,衷心感谢气象局叔叔阿姨为我们每天能够安心出行、工作所做的辛苦努力和付出。
竖立于水泥森林之中“世纪气候站”(桃浦中心小学周若冰)
4月9日早上,在东方小记者的组织下,我和妈妈坐地铁来到了徐家汇气象博物馆。
我们在气象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上海徐家汇博物馆。气象博物馆地处上海徐家汇繁华的闹市,紧邻徐家汇天主教堂,在一片摩天大厦的环伺中,一栋三层砖木结构的小楼静静地立于水泥森林之中,整个气象博物馆占据了观象台二楼到三楼一层半的空间。
徐家汇观象台作为中国近代气象发展的见证,从它延续下来的百余年宝贵资料,以及具有百年历史的风格独特的气象建筑,其科学和文化价值都十分重要。2012年,在徐家汇观象台成立140周年之际,世家气象组织给予“世纪气候站”的认可,表彰其连续140年无一日中段的长时间序列气候资料对全球气象研究的贡献。徐家汇观象台(现址),1900年落成,砖塔高40米。
我们先进入观象台一楼,一楼墙上挂着地下暑表、测雨器、最低寒暖器、测验日光表、测晴机等一系列气象观测仪器,如今依然在运转中。
二楼一共8个展厅,进入一厅(也是序厅),43个铭牌赫然映人眼帘,展现了徐家汇观象台140年来具有铭记意义的大事记:1872年,法国传教士高龙鞶在徐家汇创建了观象台;1879年,观象台首次较准地做出台风预报,揭开了天气预报的序幕;1982年,观象台在中、西文报纸上发布天气预报等。2厅悬挂着3张徐家汇观象台发展至今的鸟瞰图;4厅展现了徐家汇观象台从选址到建筑的原因和风格;5厅主要向我们呈现了外滩号塔的建筑外貌以及服务功能等。在最大的8号展厅里,东侧的窗户边上挂着三张照片,分别是1901年,1954年以及2012年的徐家汇气象观测照片。我们东方小记者在8号展示厅里还留下了合影,还让我们每个小记者体验了当气象员主持人的过程;还有突如其来的人工降雪,让我们玩的不亦乐乎!
通过这次上海气象博物馆近距离的参观,让我切身体会到直播厅叔叔阿姨是如何工作的,让我了解到上海气象的工作,又让我开阔了眼界。
叹为观止:探寻144年历史的上海气象博物馆(上海长征中心小学倪一宸)
“妈妈每天看着天气预报指导我穿什么衣服,那~天气预报是哪里来的呢?”
4月9日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和爸爸还有一群东方小记者的小朋友,参观了这个每天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上海气象博物馆”。据悉气象博物馆还没有对外开放,我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可以优先参观,倍感荣幸。
有博物馆的阿姨接待我们,带我们走进气象馆院子,走进院子,一栋洋房出现在眼前,洋房空地的草坪上有几个白色的寒暑亭,他们是用来记录测量温度的,洋房的顶上有巨大的测量风速用的铁架式设备。
洋房门口挂着一块木制的招牌,写有上海气象博物馆(徐家汇观象台旧址)字样,古色古香,Since1872,哇!至今有144年的历史了,真了不起啊。有一位叔叔带领我们参观了博物馆内部,并且全程做了详细的讲解,但是对于我这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不是很明白,只是对这座百年气候站,和其中历史的记录和文物,叹为观止。最开心的时刻是参观气象直播室,在摄像机前当了一回气象预报员,还模拟了人工降雪,好逼真的,大家都很开心,又蹦又跳的结束了参观。最后在气象博物馆的洋房门口和气象馆的领带合了影,好珍贵的纪念。
或许我长大一点,多学习一些气象知识,可以再次参观这座历史悠久的气象博物馆,依然会倍感荣幸和叹为观止。
气象学复杂深奥,但已被深深吸引(中山北路小学刘静萱)
今天(4月9日)我们参观了位于徐家汇的气象博物馆,一到那里,我立马被上面巨大又复杂的仪器深深吸引住了,一问爸爸才知道,这是观测气象的观测台。
一进大楼,老师早已在等待我们了,非常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观象台,通过介绍我了解到了观象台成立于1872年,是一座集气象、天文、地磁等于一体的观象台,曾被誉为远东气象第一台,中国唯一的百年气象站,而且还是世界三大测量基准点之一,它曾经多次为我们提供了精确的气象预告和地质灾害的报告。展厅里还展示了许多气象观测仪器和数据,它让我明白气象学原来这么的复杂和深奥。
老师还带我们参观了气象演播厅,里面一排排精密的仪器和一块块显示屏让我们充满了好奇,我们大家纷纷向老师问这问那,老师也不厌其烦地一一为我们解说,今天的收获真是太大了,原来我们看到的气象预告的幕后需要做这么多准备工作啊,那些工作的叔叔阿姨真是太辛苦啦!
愉快的时间总是短暂的,最后我们全体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在这座悠久的建筑前进行了合影,活动结束后,虽然离开了这里,但我的心并没有远离它,因为我已经深深被这门学科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