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走进课堂 传统文化彰显时代价值

2016-5-18 15:21:07    来源:厦门文明网       选稿:滕昌怡

  “在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国学篇目所占比重约增至35%。”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2014年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向记者透露,该出版社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将发生变化,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已送教育部审批,如获通过,这批教材将于明年9月开学进入学校课堂。(11月3日 湖南教育新闻网)

  当今社会,外来与本土并存,现代与传统交织。现在的孩子吃的是肯德基、喝的是可口可乐、看的是好莱坞大片,过的是洋节日。很明显,在这场文化之争中,外来文化以其强大的冲击波,包围和裹挟了整个时代的发展,而我国传统文化的成长空间则备受压抑,甚至出现了断层。许多孩子在各种短平快的所谓“流行文化”的影响下,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失去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出现道德缺失、行为失范、价值扭曲等问题,逐渐养成了浮躁、虚荣、攀比、好逸恶劳等种种不良习惯。这些现象,令人堪忧。

  笔者认为,在价值观多元的年代,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便是弘扬优秀恩华,坚守道德良知。“国学教育进课堂”的活动正是致力于此。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心灵家园。作为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和学术,国学凝聚几千年来先贤哲人的智慧、经验、思想,是现代人需要学习和传承的对象。初中语文教材增加国学的比重,无疑值得肯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讲话中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师大视察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而今年年初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也传出“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将重回孩子们的课本的讯息。这一切积极的信号,再度引发了教育界和全社会对“国学进课堂”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究。

  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传统文化的总称,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国学经典内容博大精深,凝聚着丰富的人文思想,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能让孩子们在学习诵读中加深文学底蕴,启迪智慧,感受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其饱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人文情感和传统美德,传承着仁爱、正德、智勇、尚学的道德因子,会让孩子在熏陶着受到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于潜移默化中塑造人格,提升基本素养,对个人的品德、性情、情操乃至精神的养成,都将产生积极影响,甚至使其一生受益。

  国学不是一股“一阵风”的时尚潮流,而是一门深沉博大的学问研究。国学走进课堂,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融合的一次有益尝试,旨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极探寻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让学生们在国学经典中汲取传统优秀文化中的营养,朝着“懂礼仪、知孝道、怀爱心、做君子、有底蕴”的方向发展。

  不忘根本才能开创未来,善于传承才能锐意开拓。全社会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推进国学教育走进课堂,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亲近传统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 (叶淑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