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宏再发力 推出新诗集《疼痛》

2016-11-29 9:33:01    来源:东方网    作者:徐颖    选稿:李君婷

  赵丽宏朗诵自己的诗

  上海文坛近年来出现了60岁后创作力井喷的喜人现象。继金宇澄60岁之后写下《繁花》,吴亮60岁后出版了人生第一部长篇小说《朝霞》后,向来以散文见长、今年64岁的作家赵丽宏也推出了最新诗集《疼痛》。主持人曹可凡在读完诗集后说:“我觉得诗歌是属于少年的,是属于青春的,是属于激情的。赵丽宏老师还跟我30年前认识时一样,甚至更加年轻。这是他这么多年来文学创作的又一次喷发,是他对于人生的终极思考,对于生命的思考,对于生死的思考。”

  入选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

  《疼痛》这本触及人性底部的诗集收入了赵丽宏近年最新创作的五十余首新诗,是赵丽宏的变法之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上周日,作家陈村、金宇澄,评论家张定浩,主持人曹可凡和赵丽宏齐聚上海图书馆,共同在“一道光,穿透灵魂——赵丽宏诗歌新作朗诵会暨诗集《疼痛》发布会”中进入他的诗歌世界。

  提及赵丽宏,很多读者的第一反是他的散文。赵丽宏是入选全国大中小学语文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之一,其散文作品还多次被作为中考、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材料,已出版散文集六十多部。但他最初登上文坛、引起广大读者注意的却是诗歌,上世纪80年代,他创作的《友谊》《火光》《憧憬》《沉默》《单叶草的抒情》《江芦的咏叹》等一系列诗篇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影响了一代人。

  赵丽宏后来虽然更多写作散文,但他从未中断诗歌写作和对诗歌的追寻,他热爱诗歌的感情从未消退。诗歌评论家杨志学认为:“他的散文在一定程度上遮掩了他诗歌的光芒,使人觉得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了他的诗歌。在当代诗人中,赵丽宏是应该被关注、被研究的,他的诗歌具有独立、独特的审美价值,值得品味、阐释。”

  这些年从未放下“诗笔”

  赵丽宏说,自己其实从未放下“诗笔”,面对岁月的沧桑,从生命的分分秒秒中,积累“疼痛”的题材,凝聚“疼痛”的能量,写出撼动人心的诗作。

  回溯自己的创作初心,赵丽宏表示,当时的写作,“我没有功利心,没有想当作家、当诗人的理想,我可以通过文字把我的心情写出来,把我看到的世界写出来,对我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前年北京有一家出版社出了我18卷文集,其中有两集是诗歌,最初的诗歌是1969年、1970年,是我刚到农村时候写的诗歌。现在读这些诗歌,也许是有点幼稚、稚嫩,但是我还会被自己感动,马上会回到当年。”

  “这些年我没有停止写诗,也许我写的更多的是散文,出的书也是散文集居多,其实我没有离开过诗歌,我一生跟诗歌结的缘,难解难分。”赵丽宏介绍,“我身边一直带着几个小本子,突然有了想法就把它写下来。这本诗集里有几首诗是梦中得知,在梦中会重演你的思想,梦中会出现非常清晰的声音,一句一句地在吟诵一首诗,醒来以后赶紧记下来。”

  《疼痛》海外版同步推出

  赵丽宏作品曾数十次在国内外获奖,2013年获塞尔维亚国际诗歌大奖“斯梅代雷沃城堡金钥匙奖。他的部分著作被翻译成英、法、俄、日、韩、乌克兰、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等多种文字在海外发表出版,据悉,《疼痛》推出中文版的同时,即将在海外推出英文版,保加利亚文版、塞尔维亚文版和西班牙版的翻译出版也在进行中。

  英文版《疼痛》的译者卡米亚·陈·奥鲁塔德如此评价《疼痛》:“用词简单,如童诗般明丽,不带有一丝的自哀自怜。他如此彻底地从自我的境界中脱身而出,令人惊叹,也令他在同辈人中脱颖而出。”

  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和赵丽宏是多年同事和朋友,他说,赵丽宏最新诗集《疼痛》是一部能让他冷静下来的作品。从来他的诗没有一次这么仔细地去搜寻他的种种,对这个世界的怀疑,对自身的怀疑,对感觉的怀疑,甚至对于梦境,“我觉得是到了这个年龄,要得到一份欢乐,必须要有大量的痛苦作为基石,到了这个年龄,好像这种味道就特别出来了。”(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