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马戏,我们的“奥斯卡”

2017-2-28 13:04:34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海沙尔    选稿:何倩倩


    在刚刚闭幕的第六届蒙特卡洛“新一代”国际马戏节比赛中,上海市马戏学校的4位学生代表中国参赛,凭杂技节目《担当》(抖杠),获得大赛唯一金奖及三项组委会特别奖。蒙特卡洛“新一代”国际马戏节比赛是当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马戏大赛,有马戏界“奥斯卡”的美誉,获得这项成就,实为不易。

    上海市马戏学校创建于1989年,是中国最早的杂技艺术专业学校,目前共有100多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这里学习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其中包括50多名来自新疆的学生。

    6:00起床、6:40开始早功、7:40吃早餐、继续训练、吃午饭、午休、文化课、晚自习……这就是马戏学校学生们的日常,哪怕是刚刚拿了国际金奖的冠军,也不能例外。

    走进马戏学校,会看到学生们正在认真训练自己的项目。

  去年九月刚入学的新生们,正处于基本功规范训练阶段。 

  这只充满力量的手掌,来自一位十岁女孩。

  “高车踢碗”项目对平衡性的要求很高。

  杂技表演中担任底座的同学腰部经常会疲劳,队友帮忙按摩腰腿放松。

  姑娘们最开始从顶一个小棍子开始掌握平衡感,后来慢慢加上小瓶子、小杯子。

  队友之间需要百分百的信任与支持。

  一位女同学在刻苦训练“转毯”。

  学生们说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互相秀肌肉。

  老师们已经教会了今年即将毕业的学生们如何操控设备。

  除了练功,学生们还会上滑稽表演、魔术和芭蕾舞等课程,教课的老师们都是学校从专业院团聘请的。

  午饭后,一位学生在练功房一角独自训练软钢丝。

  运动鞋上的小童趣。

  坐在练功椅上看同学们踢球赛。

  英语课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文化课,因为他们觉得学好英语可以为日后的出国演出提供便利。

  玻璃上的反光可以用来当镜子梳理头发,这里的学生都很注重自己的形象。

  比起宿舍里的床,这张熟悉的垫子更能让人睡得安稳。

    杂技表演有很多高难度技巧动作,训练的艰苦性不言而喻。学校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午休时间,仍能在练功房各个角落看到不少学生刻苦训练的身影。训练虽苦,好在有同伴们的鼓励和支持。长期同吃同住同训练,让学生之间的关系如同亲人一般。你帮我拉伸、我帮你计时、学了新动作互相督促练习,一旦谁受了伤,大伙简直比自己受伤还要着急。长期高强度的训练,伤病在所难免。用学员们自己的话说,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对杂技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