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善美普陀 共建温暖之城

2017/6/16 9:13:15    来源:解放日报       选稿:梅雅莉

  

  普陀区市容

  

  文明小区开展楼道堆物清理行动、社区公益服务

  

  交通文明志愿者

  

  道路保洁作业

  上海“西大堂”普陀,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人口大区。

  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这里的苏州河两岸蓬勃兴起;这里有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有上海最早的文明小区甘泉苑,上海第一个精神文明指标体系就在甘泉路街道发端,上海社区教育的发源地真如也在这里……

  这些年来,普陀区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旧区改造、推动重点区块综合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同心家园”建设,区域总体环境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老百姓幸福感与获得感不断提升。

  这些年来,随着区域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普陀人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希望拥有更文明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更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和更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的形势下,普陀区举全区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用这个全新目标引领城区发展和民生改善。普陀人深知,全国文明城区标准很高,它要求一个城区在经济、政治、文明、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全面发展,要求其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要求市民文明素质较高、社会文明程度较高。普陀人深知,它是全国目前综合评价城区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是一个城区管理能力、综合竞争实力、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综合体现。

  让普陀变得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更文明、更有温度,创城是一次难得的契机。普陀区正在对标测评体系的各项指标,加快查补短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城区社会治理、居住环境、公共服务水平,以此提振全区干部职工的精气神,推动各单位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履行自身职责使命,并通过改善民生赢得民心。

  未来的普陀,将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善美、温暖之城。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让普陀人“修身有道”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深沉的力量。而文明城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必然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和各项制度建设之中。普陀区通过推行修身行动、搭建修身平台,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使核心价值观真正转化为普陀人的自觉行动——

  为市民群众设“修身课堂”

  在普陀区石泉街道,有一位77岁的可爱老人高蕴玉:她是全区第一位登记遗体捐赠的居民,是石泉社区教育讲师团团长,是图书馆读书会会长,是普陀区终身学习推进员……

  高蕴玉每天活力四射,清晨6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其他时间“都不碰床”,她退休后完成了老年大学20多门课程,手工制作、葫芦丝、书法、烹饪都略懂皮毛,她精通电脑、喜欢玩微信,带着身边一群老年朋友赶上时代潮流。两年前,她作为年龄最大的参赛成员代表普陀区参加了上海市市民辩论大奖赛,荣获优秀辩手奖。

  不久前,镇坪居委会活动室谈心室还开出了“高老师爱心小屋”。一间小屋里,放着高蕴玉自装马达的缝纫机和拷边机,为居民免费修补衣服;她还回收广告纸教居民做凳子、衣架,推广环保理念;居民遇到烦心事无处倾诉,也可以到爱心小屋来和她聊聊天。高蕴玉到了这个岁数早已心如明镜、自己没啥烦恼,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别人的生活能因她而变得更美好一些。

  这位老人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让人感受到一个普通人身上涵养德行的魅力。普陀区自去年启动实施的市民修身“八大行动”,就是为了向人们指一条“完善自我、通达明德”的道路,让我们身边出现越来越多像高老师那样的善美普陀人,切身诠释修心、养德、守法、尚智、崇文、健体之道。据悉,这个“八大行动”包括“终身学习养成行动”“市民阅读普及行动”“嘉言善行倡导行动”“公共文明实践行动”“美德少年励志行动”“快乐公益参与行动”“先进文化弘扬行动”和“宜居环境共建行动”,普陀区为此搭建了四大修身课堂——社会教育学习课堂、公民道德教育课堂,志愿服务践行课堂和青年玩聚成长课堂,此外还通过网络传播修身之道,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区文明水平。

  以此为例,围绕勤勉、尚简、扶弱、匠心、睦邻、学文、孝悌、守义等八方面修身要义,制作并在全区各大商圈户外广告屏播放《修身新语》微视频公益广告,影像记录普通人的修身之道。

  让典型人物“领衔”工作室

  普陀区历来注重道德修养的氛围,滋养了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基层好干部”梁慧丽、“草根书记”杨兆顺、“孝亲榜样”陈德骅、“最美火炬手”金晶、“民政孺子牛”曹道云、“光明使者”张兴儒、“白衣天使”于井子、“农民工劳模”朱雪芹、“城市美容师”陈扣娣等等……他们的事迹家喻户晓,感动着普陀人,是普陀人共同的骄傲和学习的榜样。

  为了让典型人物更加深入人心,普陀区在全区范围内举办过无数场巡回宣讲,找到典型人物的同事、朋友、邻居以及采访过他们的记者,让大家一起来讲讲典型故事,抒发所思所想。普陀区还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改编成微电影,用互联网方式快速传播、让道德的影响力加速发酵。

  目前,全区共建成10家由典型人物“领衔”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实践基地,举办各类“传帮带”行动、公益活动等,持续发挥先进典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就拿“上海杨兆顺社区工作室”来说,这个以桃浦镇紫藤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兆顺命名的工作室成立将近两年,一直持续开展桃浦镇社区工作者“领航”系列培训,面对一批批社区新人,杨兆顺把自己在社区“摸爬滚打”得出的好经验、好方法倾囊相授,通过导师带教、岗位实践、参观学习、军事训练、互助交流等举措帮助新人加快成长。工作室成员还集思广益,对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解剖麻雀”式的梳理分析,对成熟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将自身多年的工作心得形成文字成果,供其他居委会书记主任借鉴参考。

  以全国劳动模范、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名字命名的“朱雪芹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专门为弱势职工群体提供法律维权服务。工作室实体挂牌成立的同时,“雪芹法援工作室”也同步在申工社APP上线。线上线下两个工作室同步推出,意味着从此以后,当农民工兄弟们遭遇劳动侵权后,既可以实地咨询求助,也可以不走半步路,在网络上联络工作人员,直接发送维权诉求。值得一提的是,市总工会还为实体版工作室充实力量,组建了一支专业服务团队,包含3名工会公职律师、4名工会兼职仲裁员、5名社会专职律师以及一批工会法律援助志愿者等等,为弱势群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群众参与共管共治一起维护善美城区

  创建期间,城区里的变化很大:各种影响市容环境的违法建筑被拆除了,早已不适应发展阶段的低端市场陆续关停,脏乱差的小巷被改建成新兴商贸街……这些转变都实实在在地发生在居民身边。

  或许也是因为身边的环境越来越好,居民群众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的热情比以往更高了。据统计,2015-2016年度,全区共获评市级文明单位135家、市级文明小区145个、市级文明村2个,区级文明单位228家、区级文明小区187个、区级文明机关50个,全国文明单位联盟等创新举措不断涌现。

  人们尝到了文明提升带来的“甜头”,都愿意主动参与创建——

  社区共治项目越来越多

  这几年,大渡河路1550弄的变化,让许多普陀人啧啧称赞。1550弄与其说是条弄堂,不如说是一条马路。这里地处密集居民区,涉及7个小区、一万多名居民,原来小区周边农贸市场、洗车铺、日用五金、餐饮小吃等商铺无序竞争,车辆无序停放,周边环境脏乱差。在真如镇街道和国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对小区周边道路整修、业态调整,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成了方便居民生活的社区特色商业街。

  所在居委会围绕“同心家园”建设,发起了“手拉手、心连心、同发展”主题活动,充分挖掘社区共建资源,发动居民和商铺业主组建起志愿者队伍,开展“1550弄商贸街党群共建诚信示范工程”,共同维护街区大渡河路1550弄。

  这是普陀区打造“同心家园”过程中一个很典型的社区共治案例,类似这样的社区共治项目目前已有447个。这些自下而上的公共议题,都是以居民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由基层党组织引导形成,其共同特点是群众普遍关注、受惠面广、量力而行、操作性强。所有的项目都通过“征集需求——形成议题——讨论协商——确定项目”形成,通过社区代表大会和居民区“三会”协商机制推进完成。

  今后普陀区还将通过更加深化自治共治,推动政府治理和社区自我调节的良性互动,让居民参与解决更多关乎切身利益的事务。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关注民生突出问题,持续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优化社区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配置,构筑一个有温度的文明城区。

  同创共建凝聚各方力量

  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动员的覆盖面和动员面,企事业单位员工、白领青年、未成年人、外地来沪人员、社区周边个体商贩等都加入到了创建行动中。

  区总工会发挥劳模在创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成立了以徐虎为团长,朱雪芹为副团长的劳模创城巡访团,由徐虎、曹道云、金晶、朱雪芹、于井子、杨兆顺、张兴儒、梁慧丽、倪辉、徐志刚、陈扣娣等11位劳模带领党员群众深入一线开展创建;团区委调动区域化团建单位力量,组织区域内团员青年开展一次创城宣传、参与一个文明路口值勤、承包一块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保洁一个创城点位、组织一次随手拍纠察等“五个一”活动;区妇联引导妇女参与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好家风好家训,开展家庭美德宣传主题培训活动;区教育系统也充分发挥中小学生的作用,在“锦绣河湾”项目中,引导小朋友们以小河长的身份参与河道治理,共建水清地绿天蓝的美丽普陀。

  一批驻区文明单位也发挥各自优势,中船九院、测绘院、移动西区分公司、电科五十所等单位,纷纷开展“创文明,修身行”主题活动、“书香联盟,雅韵修身”经典诵读活动、“文明先行,诚信你我”知识竞赛等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通过参与爱心暑托班、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等方式,深度融入创城工作。驻区企事业单位还主动参与区域内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在城市建设管理、卫生环境整治、教育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创建等方面加强探索实践,形成跨行业、跨体制、跨单位的创建工作新格局,推动优势资源整合、问题矛盾解决。

  多方参与管理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的出现,优化着人们的交通出行方式,让“最后一公里”难题迎刃而解。但与此同时,这个互联网产品也给社区治理带来新的挑战,给城市文明出了一道新的考题。

  普陀区的解题方式十分新颖——区文明办、真如镇街道联合几家共享单车企业,以“最优社区治理”、“最佳资源配置”、“最美公益服务”三个模块为主线,发动多方力量参与单车共治,引导人们养成文明行车和文明停放的良好习惯。

  “最优社区治理”包括明确停放区域、加强社区巡查、对接信用系统等举措,真如镇在全辖区划定200余处停放区域,确保停放区域醒目、可识别,并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此外还动员网格巡查员、交通协管员等队伍力量,对重点地区不文明或违规停放的共享单车及时上报。还联合区科委,将共享单车信用数据纳入普陀区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强化市民文明出行信用导向作用,建立信用激励机制;“最美公益服务”则是将单车管理与志愿者行动联系在一起,组织“绿色骑行”居民区公益项目,通过提供骑行券等方式,提升居民区志愿服务创造力,激发青年参与社区事务热情;“最佳资源配置”最有创意,在部分小区试点回收1000辆废旧自行车,对主动参与活动的居民有限提供一定数额的免费骑行券,摩拜公司将首批废旧自行车制成城市微景观,变废为宝制作成健身器材、工艺品等回馈社区。

  今后,普陀区还将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扩大社会志愿者招募参与范围,加快单车企业对违停用户的信用惩处和故障车辆的回收处理;还将进一步推动共享单车信用激励机制作用。搭建信用数据对接平台,强化用户诚信意识。通过诚信“红黑榜”发布和违章行为的拍摄及曝光,增强市民诚信意识,扩大诚信体系对用户的约束力。

  每个街镇都有志愿服务品牌

  “家门口做公益”,如今对于普陀居民来说,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愿望。普陀区志愿者协会如今在每个街道镇都建立了一个志愿服务中心,并在各个居村委陆续实现“居村志愿者站”全覆盖,三级志愿网络架构明晰,每个街道镇志愿服务特色鲜明。截止5月底,普陀区共有实名认证志愿者19.5万名,“同城志愿”已在普陀蔚然成风。

  石泉街道有一支喊起来响当当的“绿口袋”志愿者队伍。“绿口袋”的意思,就是要把所有的不文明行为装进口袋,让它们有所改变。从今年3月23日第一个行动日开始,街道将今后每月的第三个星期四定为“绿口袋”行动日,行动的内容是发动志愿者们走街串巷,规范单位、商铺周边非机动车停放,捡拾人行道、绿化地垃圾,清除电线杆广告及制止不文明行为。如今,志愿者人数已经增加到100多人,每次活动都不断有新的爱心人士参与进来。许多志愿者都觉得,“创城巩卫”远远不仅是政府部门的事,跟每个老百姓都有切身关系,他们希望坚持参加“绿口袋”行动,通过实践总结出好的经验做法,让服务机制长效化。

  在长征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旗下已拥有注册志愿者一万余名,下辖志愿服务团队50个。面对如此庞大的志愿者群体,中心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公开化招募、报名的方式,吸引社区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还分层分类组织志愿者专题培训,培育了“新长征讲师团”、“市民巡访团”、“交通文明志愿服务队”、“社区平安志愿服务队”、“侨联书画志愿服务队”、“建德滨江护绿志愿服务队”等一批“明星团队”,而新长征讲师团团长陈建民,社区居民胡志君、黄汉良、薛鑫男等等,也成了社区里的“网红志愿者”。

  最近许多街道都在普陀区志愿者专题网站上招募志愿者:来自长寿路街道的“爱心银行”志愿服务总队、来自曹杨新村街道的“科学商店”、来自宜川街道的党员自行车宣传队、来自长风新村街道的社区护河志愿者队伍等等,都让有爱心的普陀人趋之若鹜。

  条块联动建长效机制

  创建是项“一把手”工程

  在普陀区,创建是一项“一把手”工程。区级层面成立了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依据责任分工,成立由区领导领衔的各工作组。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重大事项议事制度、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全面协调推进创建。

  全区还组建了7个专项工作组,每个工作组都有区领导牵头、由职能部门牵头,成员单位负责落实。比如,区创建办负责组织协调、学习培训、综合调研、信息汇总、督促检查等方面工作,推动工作落实到位,年底开展对创建实效的绩效考核;市容环境组负责协调推进居住小区专项治理、中小道路综合整治、垃圾分类清运等专项行动和河道专项整治等工作,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依托区网格化管理联勤联动机制、市政市容联席会议机制,开展全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全区市容环境和生态综合管理水平;市场环境组则协调推进诚信体系建设、集贸市场整治和“六小行业”整治专项行动,督促落实诚信奖惩制度建设、诚信教育实践,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等工作,努力在全区形成诚实守法的良好市场环境。

  所有政府职能部门都能在创城指标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标,统筹协调、条块联动的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在实践中研究出台“路长制”、非机动车停放规范管理、诚信“红黑榜”、公共场所门口设置烟缸等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果。建立督查问题当日反馈机制、24小时整改机制、难点问题专题协商机制,有效推动整改落实和常态长效管理。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健全网格化综合管理工作程序,针对日常监督、12345市民热线和媒体曝光的各类问题和顽疾,强化及时处置和长效管理,形成发现、处置、跟踪、督查、考核、激励的工作闭环,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使每个网格都成为完善城市管理、推动文明创建的有机细胞。

  全区还出台三项监督保障举措。其一,定期由区领导带队开展专项督查行动,把创建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区委、区政府督查及行政效能监察内容,纳入对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并作为评优的重要条件,对创建工作不力、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责任追究;其二,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在创建工作中的监督作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指导督查创建工作,定期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报创建工作;其三,还发挥区、街镇市民巡访团和市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查找、跟踪、监督创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及整改情况。

  聚焦“十大专项”补民生短板

  让创建成果可见可感

  文明创建过程中,普陀区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听取市民意见,找到许多短板问题:比如,在背街小巷,沿街跨门营业、乱设摊、占道经营、暴露垃圾不同程度存在,走进小区,垃圾乱堆、绿化损毁,乱晾晒、楼道脏乱常年得不到有效整治,交通方面也存在非机动车和行人闯红灯、车辆乱停放等问题……

  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关乎城市颜值,更影响百姓切身利益,为此,普陀区聚焦城市管理中的短板问题和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研究制定十大专项行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补好短板。

  每一个居民对居住地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考量城区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安全感满意度提升专项行动”中,区综治办牵头,联合区公安分局、区委宣传部、区府办、区社区办等10个委办和各街道镇,以住宅小区综合改造为契机,以推进“小微精特”项目为抓手,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短板问题,统筹推进年度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注重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夯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专项行动重点聚焦居民家庭和居住小区。在“居住小区治理专项行动”中,区房管局牵头各职能部门和街道镇,针对小区设施简陋、乱堆乱放、绿地种菜、乱晾晒、乱搭建、乱停放、乱张贴等问题,着力优化物业服务,强化日常管理,提倡文明居住,引导群众在自治管理中解决突出问题,深化居委会标准化建设,共建同心家园;在“垃圾分类清运专项行动”中,结合对人们对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的要求,着力动员小区和广大家庭、市民群众、单位职工、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着力解决路面暴露垃圾未及时清运等问题,加强小区绿化维护工作,逐步引导居民养成科学低碳的文明行为;在“家庭文明深化专项行动”中,结合全国文明家庭评选和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加强“三个注重”宣传教育,整合优化各类评优评选,结合市民修身行动和文明楼组、文明单位等基础创建,推进文明家庭创建,弘扬家庭传统美德。

  道路交通是每个市民都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文明交通深化专项行动“中,强化重点区域周边综合整治、“五类车”整治及交通设施改造,针对本区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车、行车中抛物、非法客运等问题,着力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执法管理、强化监督曝光,拓展公益性停车场,营造文明乘车浓厚氛围;在“中小道路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中,针对中小道路及相关区域内乱设摊、跨门经营、占道经营、暴露垃圾等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强化严格执法、有序规范管理。

  一些行业内存在的短板问题,也被纳入专项行动范畴。在“集贸市场整治专项行动”中,针对集贸市场环境脏乱差、信息追溯系统跟不上、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等问题,着力理顺部门和街镇职责、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强人员教育管理,完善网点设施布局、强化市场内外部管理,营造文明诚信经营氛围;在“‘六小行业’整治专项行动”中,针对小餐饮、小食品加工、小美容美发、小旅馆、小浴室、小网吧等经营性公共场所无证经营、从业人员无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等突出问题,注重培训提高,严格执法管理,加强督查整改,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在“窗口行业服务提升专项行动”中,针对窗口行业服务意识、能力和群众满意度普遍不高等问题,着力优化便民服务,开展窗口单位和公共服务场所周边环境整治,切实提高行业规范化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诚信”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门。在“诚信体系建设专项行动”中,加强全区诚信体系建设,推进个人诚信和企业诚信工作,完善征信系统,大力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依托本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红黑榜”,探索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引导企业和公民担当负责、诚信尽责。

  经过一段时期的创建攻坚,全区累计已修补车行道、人行道1.5万平方米,整修及保洁护栏1.3万米,清除各类垃圾近6000吨,补种绿化1.8万平方米,取缔无序设摊3486处,整治跨门营业800余家,检查“六小”经营户3644户次、取缔219户。居民感到小区环境更整洁了,道路更干净了,交通更有序了,身边的变化每天都能看到。

  普陀区还有一个“扎眼”的短板——苏州河及周边河道沿岸不少存在已久的违法建筑,严重破坏周边环境、影响城市景观。金沙江路蔡家浜沿岸建筑就有一个不搭调的“附楼”,375平方米的小楼都用简易材料搭建,里面有拉面馆、企业员工食堂、办公场所、员工宿舍等多种业态。该区域河长巡河时发现,沿岸的污水排入蔡家浜,最终都流入了苏州河。整治措施立即开始,一番艰难的协调沟通后,房东答应配合,不仅通知租户及时搬离,还提前申请停电停水等措施,从通知到拆除完成只用了两个月。

  今年以来,普陀区开展河道两岸拆违工作,共拆除229处、11.6万平方米违建。更可贵的是,相关部门还进行耐心细致的宣传沟通,争取到违建所有者的理解,有的还主动配合拆除。

  同时,河道监管也日趋规范。城管执法人员、网格巡查员、社区志愿者每天定时巡查河道,记录下沿岸违法搭建、偷排污水等行为,并及时上报网格中心,以缩短处理问题时间,降低污染造成的损害。此外,普陀区还利用航拍技术,快速对河道问题进行精准定位以及记录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