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三组联动”让居民从“参与”到“参事”
地处上海徐汇徐家汇地区的泰东、汇东小区,是互相紧邻的老公房小区。在徐汇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大力推进小区综合治理中,小区环境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仅许多搭了近20年的老违章建筑被彻底拆除,小区的车棚、垃圾箱被清理干净,而且小区居民"举手投足"的习惯也正在慢慢改变。
据了解,小区的改变,得益于上海市徐汇区正在探索的居民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志愿组织的"三组联动",使居民在小区综合治理中从"参与"发展为"参事"。如今居民中"沉默的大多数"在"参事"中开始发声、发力,居民对小区事务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开开会、打打勾,而是公约自己订,车库自己管,环境自己监督。
"居民公约"来之居民、用之居民
泰东、汇东小区有份居民自己订的公约,内容很接地气,比如:"晾晒不滴水,上下要谦让"、"遇事不争吵,建言要合理"等,这份公约从语言到内容,和常见的公约"套路"不一样。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余美香说,这份公约不是根据"格式化"的"版本"制定的,里面的内容、表述都来之居民自己。
据了解,当时不少居民从治理小区环境出发,提议要订出一份大家都能遵守的公约。然而,公约看似简单,但要得到大家的认同,并不简单。为此,居民区党组织积极发挥引领作用,请社会组织从专业层面,对居民制定公约提供帮助。
为了把居民动员起来,使小区公约更有针对性,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分两批,带着胡阿珍等20多位居民,到各个小区、各个楼道去感受。走访过程中,平时一些"不想多说"的居民开始发声了:有的指责某楼道停满了自行车,走路碍手碍脚;有的赞美某楼道不见一点杂物,干干净净;有的指责楼上晾衣"水嗒嗒滴",楼下居民吃苦头;有的羡慕上下邻居相互体谅,关系处理得很好。座谈后,每个人都写下自己认为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大家将问题聚焦到了乱扔垃圾、楼道堆物、晾晒滴水等16个方面,经过归类,就形成了这份居民认可的"八要、八不要"公约。
"我们感到,居民公约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居民‘参事’的过程。只有这样,制订出来的公约才能真正体现群众的意愿,也才能真正落地实施。"徐家汇街道副主任唐慧说。
小区居民公约诞生后,为了让公约走进居民生活,在社会组织的帮助下,他们将公约印在围裙上,然后由胡阿珍等志愿者上门发到居民家中。发的时候再拿着围裙讲解下公约的内容,居民收下围裙后再签字,既是收取物品的手续,也象征着某种承诺。
"三组联动"成为小区治理"一盘棋"
小区综合治理,硬件治理到位了,接下来怎么维护,怎么防止"回潮",这个软件治理的展开,更为关键。而软件治理中的关键,则是社区治理的相关各方都要"动起来"。上海徐汇尝试的居民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志愿组织的"三组联动",正是针对这个"动起来"的问题,试着走活小区治理"一盘棋"。
"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志愿组织,他们在小区治理中各具优势,三组联动的做法就是在党建引领下,推动他们三者在小区治理这个大平台上融合联动、优势互补,迸发出基层治理的新合力。"徐家汇街道党工委书记华茂认为。
泰东、汇东这两个小区的4个自行车停车棚,由于10多年来被人违规占用、堆物,成了小区脏乱差的重点治理部位。经过区、街道相关部门联手整治,停车棚清理干净后,居委会很快跟进,进行了内外整修、粉刷,并给车棚安装了电子门禁,车棚内还安装了助动车充电装置。同时,引入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对车棚内的墙壁进行美化装饰,并同居委会一道,在有停车需求的居民中推动成立了"泰东汇东车管会"志愿者队伍,制订了车棚自治管理办法。停车棚门口有一组账目清单,"车管会"每季度都会公布充电费和停车费账目,每月还召开一次例会,分析研究小区车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如今的停车棚,不是自上而下"指定谁"来管理,而是一股自治的力量开始发挥作用。"车管会"的志愿者严承豹,为了给停车棚买既便宜、又牢固的铁丝网,兜遍上海的建材市场;志愿者严绍林,每天都要到车棚里看看,见倒地的自行车会扶起、排好,见乱拉的充电接线板,会把它放到安全的位置上。车棚管好了,原来停在楼道里的自行车如今都放进了车棚。车棚内停放的自行车虽然多了,但放眼望去,车辆整整齐齐,地上干干净净。
徐汇区委副书记郭芳认为,徐汇"三组联动"新做法在街道里的实践,已经初步表明,这是新时期社会力量参与居民区治理的有益探索。在党组织的带领下,通过引入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可以提升居委自治组织的治理能力,激发居民志愿组织的自治活力。(信息来源:新华社李荣、袁昭宇图片来源: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