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金宇澄老师《回望》时代的味道

2017/8/28 9:53:43    来源:东方小记者       选稿:梅雅莉

  8月19日下午,东方小记者与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金宇澄老师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

  记采访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金宇澄老师

  2017年8月19日下午,十分有幸与金老师在静安寺嘉里广场近距离的交流。

  “知道的多写,空白的略过”在父亲去世后,金老师通过父亲遗留下的材料以及生前所讲述的事,把元素碎片化拼凑,最后写出了《回望》一书。

  《回望》一书叙述了金宇澄父母的故事,也是他们那个时代人们的故事。金宇澄老师通过他父亲生前与朋友的信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故事,他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位很会描述的人,他写的信都十分有画面感,就像老师的母亲说,只在某一封没写完的信里,才见到你爸爸充满情感的回顾。而这位有着秘密工作的父亲因为职业敏感性,也认为许多东西不值得炫耀,并不希望儿子写他自己,在1990年代,金宇澄老师表面写了一篇关于伯父伯母的文章,实际写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而在父亲过世后,才改了回来。

  问及金老师在对于青少年写作,文学方面的建议时,金老师也建议青少年多写些周围的人,多与长辈交流沟通,不要单只停留写自己。在选择文学作品上,金老师建议青少年要跟随自己的兴趣选择作品,因为现在书如同百货商店,每一类中总有好的!

  (王旸逸)

  

  时代的味道

  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作为东方网小记者有幸参与对这样一位和煦长者的采访,实在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

  早听闻金宇澄老师的大名,小说界的“潜伏者”,《上海文学》的编辑,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没想到那么多金灿灿的头衔下的金老师如此和蔼,本人比照片上更为精神,带着温和的笑意,端坐在那里,用沉稳平和的声音缓缓为我们拉开了一张时光的辉煌画卷。

  90年代时,金老师的父亲将过去特工生涯的轶事娓娓道来。那个唱俄文歌的日本兵,那个跑到空宅子里偷酒的年轻人,那个乱糟糟的挑书的日子。一帧帧栩栩如生的画面飘来又浮去,极其富有画面感。

  受其感染的金老师已经有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的想法,但一直到父亲去世之后才终于鼓足勇气整理材料,并且运用立体的方式回顾历史,从父亲的材料,母亲的口述以及自己的整理三个角度,七嘴八舌的各种声音组成了《回望》一书。

  “材料不能复原历史,我只是把相关的元素碎片化后拼在一起。知道的我会多写一些,不了解的我会略过,不会去改变历史原来的面貌。材料像电影一样,它的魅力过了多少年也会打动到人,空话不会,它没有场景和细节。”

  在这个网络发达,信息迅速的年代,这个年过六旬的长者却能沉下心来,一点一点去研读许多人眼里枯燥乏味的材料,这种睿智与定力是灵魂上的清明,是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当下的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渐渐地,终于谈到了上海——这个历史极短,却给人以3000年沧桑感的城市。金宇澄老师也显然对这个都市怀有极深的情感:“一个个人进进出出的老房子,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故事的弄堂,都带着极大的沧桑感。”上海是著名的国际都市,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一方繁华的水土太过冰冷,但不可否认,它带着一种沉静的气质,吸引着每一个由它喂养长大的人。

  时代在变迁,那个汉奸与革命者并存的时代已经远去,那个小说中夜夜霓虹灯闪烁的上海滩也逐渐被耸立的高楼的取代。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发表文章的渠道十分多,金老师也给出了青少年文学创作的建议:多观察周围的人,多与长辈交流。他指出,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都把自己与长辈的世界隔绝,沉浸在自己与寥寥好友的世界中,所以构建出来的世界也太过狭小。长辈们的那个时代,也是一个极其精彩的时代,融合了他们的故事,会更加真实,给读者以更深层次的感受。

  最后,金老师还不忘嘱咐青少年,多读书很重要。至于读什么书,那取决于你对什么感兴趣。有些时候,可以学学小猫钓鱼,随心一点,可以探寻到更多未知的东西,挖掘出更多的潜能。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这次的采访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金老师的魅力也感染到了在座的每一个人。他是一个非常认真,十分有耐心的长者。作为一名作家,对于文学创作有着独特老到的看法;作为一名编辑,对世事有着自己的深刻认知。这短短三刻钟中的采访中,或是感动,或是深思,也许还有属于上海人的别的情绪,要从金老师的新书《回望》中才能找到了。

  (耿雨妍上海中学东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