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曲艺校园"百花齐放" 学生社团大师助阵
课间铃是评弹音乐,传统曲艺在校园里“百花齐放”,学生曲艺社团人气极旺;吴侬软语的“上海闲话”编成校本课程,沪语文化创新发扬。
上海市杨浦区惠民中学是上海市学生曲艺教育基地,也是上海市沪语教育联盟校,这所颇具特色的学校“以艺启智,以艺促学,以智养慧”,曲艺的传统文化魅力感染着学生,也成为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综合能力提升,艺术与学业齐头并进的承载体。
▲2016年市中小学“我是非遗传习人”评选活动决赛上惠民中学出品《梦回江南》
传统曲艺渗透校园文化
成立于2010年的惠民中学学生评弹社团可谓“大师云集”。这个学生社团由学校和上海评弹团合作共建,上海评弹团的周红、冯小瑛等一级演员每周到校指导学生,系统的评弹说唱和琵琶弹奏训练“大师课”让初尝曲艺“味道”的孩子们一下子感受到艺术的韵味和专业。
2013年,在上海市曲艺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该校又成为上海市第一个学生曲艺教育基地。快板社团、相声社团陆续成立,滑稽戏、独脚戏等传习活动也越来越丰富。这些曲艺文创社团在学生间很受欢迎,创作剧本、排练演出本身就很有趣,而阵容强大的专家指导团更为学生社团带来“专业保障”,近距离与大师“切磋”更让孩子们学习曲艺的热情高涨。
▲李国靖老师教学生们打快板
“学习曲艺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学生张富善开心地回忆,在预备年级时,他参加了学校的沪语社团与曲艺社团,一路走来受益匪浅,“只有在头脑清晰、思想高度集中的时刻才能背出快板内容,这让我的思维更为敏捷、活跃。”在初二时,他又参加了《调查户口》和《洗脚》两个剧本的编排,虽然编排的过程非常辛苦,但很充实,从中他不仅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在困难时不退缩,勇于坚持。
多维教学弘扬海派文化
学生曲艺社团的成功只是一个开端,《学说上海闲话》、《南向北调话曲艺》、《相声课堂》等一系列曲艺校本课程在探索中走进课堂。今年,学校又开始编写《评弹》、《独脚戏》、《跟着程乃珊读上海》和《上海弄堂游戏》四本新的曲艺校本课程教材。
多门类的曲艺课程为学生的艺术发展搭建了平台,而沪语课的开设则为学生的曲艺学习提供了语言学习保障,同时也让每个学生都能进一步了解上海、了解沪语。学校布置了“沪语文化体验馆”和“沪语文化长廊”,引领学生了解沪语文化的历史与发展;“上海市学生曲艺教育基地钱程工作室”作为惠民中学的优质驻校资源,特别邀请了知名艺术家钱程担任沪语教师,开设了沪语社团和“沪语学习班”,针对预备年级学生进行上海本土语言的普及、学习和推广,加深学生对上海的了解和热爱。
▲社团学生与钱程老师合影
目前,沪语教学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新开发的《学说上海闲话》校本课程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共享乡土课程。近年,惠民中学牵头与近20所学校结盟发展沪语文化教育。全校教师还合力开发了上海市沪语网络共享课程《大家一起来讲上海话》,通过互联网将沪语文化的学习进一步推广。
学习沪语不仅让上海本地的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家乡,熟悉自己的家乡话,也让学校中非沪籍的学生进一步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梁军的老家是安徽,在进入惠民中学前他对沪语非常陌生,在参加了学校曲艺社团后,逐渐爱上了沪语。经过自身的努力,他表演的节目被钱程选中,登上了大舞台进行表演,成为了同学们眼中的“小明星”。
“曲艺课程的建设与完善能进一步培养学生感知、认同、喜爱传统曲艺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激发其学习动力,真正做到‘以艺启智,以艺促学,以智养慧’。”校长孙广波说。
通过曲艺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梁军一样收获了自信和成就感,这种自信和成就感又进一步促进学习。学生的成长令家长们认同学校理念。杨佳辰的家长表示:“在惠民中学的四年里,孩子懂得了自我管理生活,学会了与他人沟通,知道了尊重他人才会被人尊重的道理。在学习曲艺的过程中,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苦闷。这些都将成为他今后成长的宝贵回忆。好学校、好教师、好同学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很幸运我的孩子都遇到了。”
如今,这所公办特色校以独特的校园文化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留在家门口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