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区教育点亮明灯 为美好人生点拨智慧

2017/12/15 10:21:12    来源:文汇报       选稿:王雅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长宁区社区学院迎来了建院20周年。

  1997年,经上海市政府批准,长宁区社区学院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上海市中心城区第一所独立建制的社区学院。

  长宁区社区学院是一所整合业大、开大、成教、培训等各种教育资源,进而实现一体化管理,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终身教育与合作办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成人高校。

   长宁区社区学院院长张东平介绍说,学院通过转变办学理念,突出开放教育功能,创新学院管理体制,实现整体战略转型。在功能上体现为不断深化社区教育、强 化教育培训、拓展文化教育、做精学历教育,发挥着“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大众技能提高的培训基地,市民终身学习的指导中心”的多元作用,并逐步构建成 为“现代教育服务的拓展平台、终身教育的研发平台、教育多元化的孵化平台”。学校先后成为上海市教科院成人教育科研基地、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长宁研究所、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终身教育与学习研究中心长宁分中心。

  在长宁区委、区府及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 全区各部门及街镇的共同努力下,长宁区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创新理念,扎实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9年,成为全 国首批数字化学习先行区。2010年,获评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2013年,在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上,长宁区作为四个典型城区代表之一入选《中国学习 型城市建设发展报告集》。

  近年来,学校连续五届获得了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三届上海开放大学系统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2006—2010年成人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健康单位、上海市模范职工之家等光荣称号。

  作为长宁社区教育的主心骨,社区学院创新社区教育模式,在满足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热需求、培育社区教育多姿多彩的新格局等方面颇有建树,致力于为社区教育点亮明灯,为美好人生点拨智慧,形成了极大的优势,走在全市社区教育的前列。

  经典情景

  智慧高地的大作:社区教育云视课堂

  智慧高地——数字长宁,是长宁社会建设的突出亮点,也是长宁现代城区的标志品牌,更是长宁社区教育推向精准的浓彩重墨。

   为了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群体,2013年社区学院对原有“学在数字长宁网”进行了升级,搭建“1+10”区街一体化数字学习平台,推出移动学 习端,使数字化学习迈入2.0时代;2015年为了解决优质学习资源稀缺的瓶颈问题,学院创新社区教育云视课堂,实现互联网+、大数据思维与社区数字化学 习的结合,将数字化学习推进到3.0时代。

  云视课堂,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实时提供给在线学习者,并实现即时互动功能,解决面授课堂和在线学习存在的短板问题,为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并且具有一对多、无中心、可移动、云存储和大数据等优势。

   2015年12月长宁区社区学院利用云技术自主开发的“云视互动课堂”系统正式开通,在长宁市民学习中心、两个试点单位(虹桥街道社区学校、新华路街道 社区学校)和三个合作单位(东华大学纺织服饰博物馆、徐汇凌云街道社区学校、宁波江北区社区学院)开展了“云视互动课堂”的实践运作,标志着“学在数字长 宁”体系进入3.0时代。

  2017年4-7月,上海市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协作组在长宁、嘉定、徐汇、浦东新区和普陀的社区教育云视课堂 试点先行工作稳步开展。开展试点先行的5个区先后完成了云视课程试播工作。长宁区结合市民学习中心的场地和社区学校课程资源,根据云视课堂的特点和优势进 行挖掘遴选,选取周家桥街道社区学校开设的“英语口语”与市民学习中心开设的“现代全营养新观念”两门课程作为云视课程,教师精彩的课程通过网络即时传递 到网络另一端,还可以在线即时与学员进行互动,给网络另一端的学员也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走在高处:升级换代,“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有品牌

  在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2002年长宁区政府提出了“数字长宁”的区域发展目标,明确要求“数字长宁、教育先行”。学院利用“数字长宁”的先发效应和区域优势,开始了对数字化学习的探索,着力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打造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品牌。

  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

   以区域战略为支撑,“学在数字长宁——长宁区学习型城区建设”网开拓了市民数字化学习方式。2013年网站升级改版为“区街一体化数字学习平台”,依托 区级平台为各街镇建立数字化子平台,实现了区街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管理同步、功能互补。同时,开发了“学在数字长宁”移动学习平台。“学在数字长宁”网 站能够在线提供7500多门学习资讯的检索;移动学习平台能够随时畅学6000多门课程。截至2017年7月,“学在数字长宁”网实名注册并经常开展学习 的学员超过10万人,总点击率近700万。

  数字化学习推进到3.0时代

  在区学习 办指导下,学院2008年建立“学在数字长宁网”,开启长宁数字化学习的1.0时代。同年,学院成立了信息中心,以自主设计、滚动发展为主导,不断完善 “学在数字长宁网”的学习功能,推进市民数字化学习。在学院大力推进下,长宁区社区数字化学习环境不断优化,数字化学习资源日趋丰富,数字化学习方式不断 创新,市民的信息素养有效提升。为了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群体,2013年学院对原有“学在数字长宁网”进行了升级,搭建“1+10”区街一体化 数字学习平台,推出移动学习端,使数字化学习迈入2.0时代;2015年为了解决优质学习资源稀缺的瓶颈问题,学院创新社区教育云视课堂,实现互联网+、 大数据思维与社区数字化学习的结合,将数字化学习推进到3.0时代。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加强区域对话协作,实现信息开放共享,2015年 11月,学院与长宁区终身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上海市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协作组共同承办“新视野新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研究论坛”。论坛研讨的 前沿性以及实践交流的开拓性,有效促进了全国各地区,特别是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开阔视野、碰撞思想、交流启迪、深化提升。

  经过多年的实践 探索和理论研究,学院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品牌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知名度,被指定为上海市推进数字化学 习社区建设协作组牵头单位,以探索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学院加强与成员单位的合作交流,共同研讨,成立协作组联合网站,同步推进区与区 之间市民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互联互通。由于学院在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中的突出成效,被选为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做在要处:提升能级,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建设有品质

  社区教育三级网络是落实学习型城区建设要求的重要载体。在区学习办的指导下,学院稳步推进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建设:2007年通过加强社区学院能力建设强化龙头作用;2009年通过加强社区学校规范化建设强化骨干作用;2010年通过教学点规范化建设夯实基础。

  夯实基层社区教育阵地

   全面深化社区学校规范化建设,示范性社区学校创建达25,提升了社区学校的办学能力;自2010年起历时五年,实现了全区185个教学点规范化建设全覆 盖,示范性教学点创建达25个;在此基础上,已建成83个“社区教育睦邻学习点”,加强经费支持、送教送课程上门。单年配送学习光盘300多张,书籍近 1400本。

  提供丰富多样学习资料

  坚持统筹与自建结合、规范与特色并重,分层开 发、一体化推进,形成了区本教材、校本教材、教学点讲义三个层面,现有区本教材30册,其中7册已正式由出版社发行,校本教材106册,教学点讲义135 册;实现区域优质资源共享,将艺术类课程、手工操作类、修身养心类、文化休闲类以及数码科技类共计5大类8门课程送至83个睦邻学习点;纸质资源、网络视 频教程、多媒体课件、电子书等载体多样、多种特色学习资源可供选择。

  形成多元终身教育队伍

   长宁区现已形成了社区学校常务副校长、讲师团、辅导员、骨干教师、终身学习推进员等多支队伍;区学习办特聘人大政协委员、委办局代表以及知名人士担任终 身学习推进员;区社区学院挑选年轻教师到社区一线担任常务副校长、社区教师,通过培训、考核等提高社区教师教育教学规范性,从不同层面深入社区提供支持和 服务。

  在此基础上,社区学院作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的龙头,为缓解社区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而活动场地、设施不足,活动内容不够丰富的矛盾, 不断拓展教育阵地,将楼宇“睦邻点”和社区教育“教学点”相结合,按需送课程、送师资、送服务上门,通过前置服务将“睦邻点”培育成为社区教育网络的“第 四级”,探索出一条让社区老年居民就近、便利享受优质社区教育服务的新途径。为此,2013年9月底,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专家和中国教育报记者专程来到新华 街道,实地调研了睦邻点的推进情况。10月22日,中国教育报以“睦邻点+教学点融合,让夕阳更绚烂”为题,以新华街道的若干睦邻学习点为例,对长宁社区 教育睦邻学习点建设作了详细报道。

  学在实处:

  社会参与,拓展社区教育新阵地有品格

   建设市民学习中心作为区级终身教育体验基地,提供“一门式”教育服务便利,并设有国家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认证的社区教育“i-服饰实验室”。逐 步将市民学习中心建成社区教育学习资源集聚与学习模式创新的重要平台,遴选和设置优质社区教育课程在市民中心开设展示,将市民学习中心作为社区教育研讨交 流和学习方式创新的试验场。

  推进体验基地社会化延伸

  2015年10月,长宁区率 先在区层面创设“长宁终身教育与学习体验基地”,是对市教委体验基地建设工作在区层面进行呼应和延伸。通过挖掘区域内专业文化机构和组织资 源,2015-2016年长宁区先后两批共创建17家体验基地。其中的11个街镇特色体验点,特别是红坊、水墨缘、临空园区、春美术馆等的加入,有效地整 合了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艺术文化力量的加入,进一步拓展了社区教育网络边界,提升了体验基地的专业性和社会影响力。以长宁市民学习中心为引领, 充分整合社区学校、科技创新屋、民俗文化中心、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名人工作室、相关场馆等资源,初步形成了“1+N”功能化、常态化、特色化的体验基 地网络。截至2017年底,共开展500多批次,约30000人次的体验学习活动。

  率先推进社会学习点建设

   响应市教委的号召,长宁积极探索社会学习点的建设,目前已在昂立教育、学乐教育、领声工作室等8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教育和文化机构建立“长宁终身教 育社会学习点”。通过挂牌、项目合作等途径,采取公益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套落实运行保障措施,为市民开展终身学习提供场地、师资、课程等教育服务。

  持续推进楼宇课堂建设

   “学习培训便利服务”为在职人群提供优质的终身学习培训服务,“学在数字长宁”网上专门开辟“学习便利e学社”专栏,配套发放“e学卡”。在重点楼宇中 设立“楼宇课堂”,提供白领热衷的文化学习课程,现已开设声乐、书法课程,举办了服饰美妆、摄影、咖啡鉴赏、插花等相关讲座,还组织白领深入社区进行扇面 画等体验式学习,受到了白领的欢迎和好评。

  体验式学习丰富

  随着社区教育学习方式 的多样化,近年来,“体验学习”受到市民广泛欢迎。本着“为民惠民乐民”的宗旨,学院在水城路校区创新设立长宁市民学习中心,为市民打造“可看、可学、可 体验”的学习平台。市民学习中心成为上海市学习型城区建设的首创。为了进一步发掘和利用区域内优质文化、教育资源,优化区域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的布局, 在市体验基地建设工作的引领下,长宁也开展了相应的探索,学院建立了以市民学习中心为引领的“1+N”区街互动体验网络。截至目前,在全区范围内确立了华 阳路街道“扇面画”、江苏路街道“陶艺”、虹桥街道“昆腔京韵”等17个长宁区终身教育与学习体验基地,挂牌了“刘海粟美术馆”、“秦汉胡同培训学校”等 8家长宁区终身教育社会学习点。

  探在新处:

  优势联动,多元办学模式有品相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学院认真思考,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为了更好地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院走上了多元发展之路。

  形成一体化办学模式

  分管教学的长宁区社区学院副院长汤剑青介绍说,在办学过程中,学院整合内部资源,改变部门之间业务相互独立、各自为阵的现状,通过内部一体化管理,促进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职能部门联动协作,师资、课程的优势互补,形成了一体化办学模式。

   在学历教育方面,本着为区域发展培养人才,“做精学历教育”的目标,适应成人学习特点,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实施“面授、网上、移 动学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探索;尝试与企业、学校合作开设课程,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部分课程实施课堂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应用 能力;探索“双证融通”培养模式。适应新形势下成人教育的特点,学院探索出版了多本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教材。

  在教育服务与培训方面,加强资源融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培训品质。学院积极争取相关政策的支持,打造教育服务业平台,先后成立了上海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技能文化培训示范点、长宁区志愿者培训基地、长宁区社区工作者培训基地。

  重点实现“两个拓展”

  学院发挥区域培训基地的作用,注重课程开放、资源共享,重点实现了“两个拓展”:

   一是单位拓展,培训服务送进楼宇、园区和学校。通过搭建平台,整合“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区民政局等事业单位、临空园区大型企业资源等,加强校企合作力 度,开展“学习便利进楼宇”服务,形成品牌项目。在区域内为中、小、幼教师提供综合素养培训,包含:体验类培训、养身类培训、艺术类培训等。

   二是人群拓展,培训项目深入到各类人群。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助力长宁人才高地建设。开展面向企事业单位员工、社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弱势群体 等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人群广覆盖。同时,承接各类社会考试,包括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统计从业资格考试、PMP项目管理考试等多个种 类。

  2009年起,学院改革组织机构,成立长宁区教育服务业指导中心,建立教育服务业园区,逐步形成了“校区+园区”、“管理+服务” 的特色办学模式。经过数年厚积薄发,学院学历教育、教育服务业与社区教育协调发展、齐头并进,并作为实践案例写入了2014年上海市终身教育发展报告。

  研在深处:

  循序渐进,坚持科研引领有品学

  学院坚持科研引领,以科研促进发展的战略,开展了多轮学院规划课题的研究,包括“一训三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多元发展的实践研究、服务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实践研究以及完善终身教育大平台的实践研究等,先后被立项为区级、市级课题。

  成立“三大研究中心”

   为了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学院成立了科研指导部门———发展研究室,组建了一支科研团队,建立了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为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学院注重打造 终身教育的研究平台,实现理论和实体化研究并举,成立了“三大研究中心”,即:上海市教科院成人教育科研基地、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长宁研究所,中国成人教 育协会终身教育与学习研究中心长宁分中心。学院充分利用研究平台,与合作单位开展课题研究,扩大研究视野,提升科研品质。

  重点破解重要课题

   数年来,学院申报了十多项区级、市级和教育部重点课题,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城市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研究》、上海市教育科研重点项目 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专项课题《社区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学习方式的社区教育支持服务研 究》、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社区教育教师的工作特性分析与能力建设研究———基于同中小学教师对比的视角》子课题等,出版了《区域成人高校多元发 展研究》《社区数字化学习概论》等著作,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

  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长宁区社区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宋亦芳 表示,20年来,我们遇到了一个好时代,可以说是恰逢其时,我们也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新起点,新征程,新时代又对社区学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予了新的 期望。社区学院将一如既往深耕“数字化”,继续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上新台阶,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完善终身教育“大平台”,以更高的社会服务视 野和更强的责任意识为区域终身教育提供优质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