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早""抓小"并不等于"赢在起跑线上"

2017/12/29 11:43:35    来源:上海教育    作者:上海市教委新闻办    选稿:王雅雅

  受到朋友圈里各种“鸡血”文章的影响,很多新手爸妈都有这样的迷思:都说提前准备才能赢在起跑线,我们家娃什么都不学,会不会落后于人?

  

  在“幼有所育——十六区十六讲”第二讲中,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张明红的讲座主题是——“‘抓早’、‘抓小’能‘赢在起跑线’吗?”她说,对于0-3岁婴幼儿来说,学会玩比学知识更重要。张明红的讲座为迷茫的家长们带来了满满干货。

  幼儿不必过早上学科"早教班"

  常有忧心忡忡的家长向张明红咨询:

  “周围的家长都在给孩子报名各种‘早教班’,那我是不是也要也让孩子去学些东西?”

  “有些心急焦虑的家长会给孩子报英语早教班,在他们看来,孩子就算只学会字母ABC也算是‘学有所得’了。”

  对此,张明红并不赞同。

  她说,部分家长把学习的概念给弄错了,误认为学习就是传授、灌输知识,早点接触这些知识会对孩子今后学习有帮助,实际上这类学科学习过早了,“其实无论是3岁学,还是6岁学,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都是一样的。”

  幼儿最基本的需求是“安全感”

  对于0-3岁幼儿来说,交往的需求、爱的需求都比学习更重。张明红指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只有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学习、发展的需要”。

  而0-3岁的幼儿最基本的需求是“安全感”,现代家长因为工作忙,将与孩子相处的机会交给早教机构,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老师,毫无安全感的孩子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必要。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张明红带来第二讲。

  当孩子的生理需求得到了满足之后,自然就生成了“社交需求”。

  家长: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让他与同伴玩耍、交流总可以吧?

  对此,张明红解释,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0-3岁的孩子无法进行两两之间的同伴交往。

  “孩子需要的是集体氛围。比起学习技能和特长,家长更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定目标值,无功利地给予孩子一个丰富的人生经历。”她说。

  家长应该转变心态,从“孩子能学到什么”转为“孩子学过什么”,关注孩子的个性特点,让孩子去感受和体验。也许孩子会在将来给家长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学会玩更重要

  目前,对于“孩子在0-3岁时要不要学,学什么?”等问题上,家长们各执一词: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这么小,应该让他们尽情玩耍,享受童年;

  另一部分则主张让孩子尽早接触学习,哪怕事先体验氛围也是好的。

  

  ▲第二讲现场,家长们积极互动,表达自我观点。

  张明红反对抢跑、早学。

  她认为,游戏能力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玩是幼儿学习的形式。在游戏里,他可以尽情的自我操作、自我探索。”

  比如,孩子在搭积木的过程中,会锻炼到他手部的操作能力和空间方位能力,甚至他们还会思考如何保持积木的平衡、颜色如何搭配更好看等内容。

  此外,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玩的“过家家”,也是孩子对社会性发展的学习。孩子模仿家长给小宝宝喂饭、模仿医生的行为、模仿售货员……这些社会行为和生活行为都能在游戏中反映出来,玩这些游戏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不仅孩子要“学会”玩,家长更应该学习如何陪玩。张明红指出,很多家长要么过多干预孩子玩耍,要么在孩子玩的时候全程零互动。

  比如搭好的积木,孩子总想着推到重新搭,也许只是他想尝试新搭法;有的孩子则会重复一种搭法很多遍,只因他在回忆和复习……而在角色扮演等社会性游戏中,家长又应该充当孩子的玩伴、领路人,与孩子进行互动。这一来一往的过程也正是孩子学习、发展的过程。

  在学前教育中,学习的主体不仅是孩子,更应该是家长。家长应该和孩子在“爱的起跑线”上共同成长。唯有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合理满足孩子不同层次的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及个性特点,选择科学、合适的教育方式,才能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扬帆起航。

  育儿小贴士

  1、0-1岁的孩子为什么哭

  你要知道这个哭声代表着什么?是他跟你交往的语言,你要和颜悦色,如果你不给他回应,你只是去烫奶瓶什么的,没有给他语言让他等待,这时候哭声越来越高。

  2、孩子为什么会说谎

  孩子为什么说谎?他是怕惩罚,怕批评。你一定要给一个定心丸,比如说不是你做的,我知道你是不敢说,因为怕妈妈责备你。妈妈不会的,妈妈更希望听到不小心做错事的人,主动告诉妈妈:妈妈是我打碎的,是我弄翻的,是我怎么样。妈妈更看重的是这个,而不是你做错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