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大力构建学习型城区 终身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2018/1/15 10:13:55    来源:文汇报       选稿:王雅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报告也指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学习,这是一个终身话题。如何能学而有乐,学而有思,学以致用?在中心城区静安,结合区域内白领多、白发多的人口结构特点,以创新理念为引领、以科研为支撑,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将学习引向了品牌化、多元化。在这里,学习实现了潜移默化、立德树人;更实现了产教融合、内涵式发展。在这里,每一个人在终身学习中开始拓展生命的宽度。

  原闸北、静安两区“撤二建一”,迄今已两年多。如今,静安全区总面积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万。“十三五”建设初期,静安区全面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上海终身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围绕静安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国际静安、圆梦福地”总体目标,主动对接全区总体发展战略;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学习型社会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区情,制定《静安区学习型城区建设与终身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全区学习型城区建设与终身教育工作方向,进一步完善静安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升静安终身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和市民终身学习质量,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高质量地推进静安学习型城区建设,着力提升学习型城区国际化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静安区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资源共享、服务学习”的工作方针,逐步形成优质资源共享、学习途径便捷、教育手段丰富、基础公共设施和学习资源均衡的格局。

  比如,召开全区学习型城区建设与终身教育推进大会,鼓励各单位结合自身工作特色,精心策划组织参与形式。建立终身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职责明确,分工合作。优化区社区学院、区市民终身学习指导中心———街道(镇)社区学校———居委学习点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建设,发挥联动互通效应。加强学习型城区建设的规划制定、统筹决策、指导督察等工作,落实学习型城区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成员单位的责任与作用,形成跨界协同、共同推进的学习型城区建设新机制。

  如今在静安,工作场所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齐头并进;学习型组织遍地开花,品质学习活动广泛覆盖,终身教育科研有效引领,区域终身学习活力焕发。在静安,终身教育对外开放特色逐步凸显,中外人文交流日渐频繁。在静安,每一位终身教育工作者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孜孜不倦,不懈追求,帮助学习者成就“最好的自己”。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站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展望美好前景,静安终身教育事业生机盎然。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将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和更加奋发的状态,迎接新时代,接受新挑战,做出新作为。

  自带“流量”与“粉丝”的学习型组织

  近两年,“静安区学习型城区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称区学促办)”不断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不少学习型组织以丰富形式和多元内容牢牢吸引了一大批“衷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日益频繁,这也在全区上下厚植入浓厚的学习氛围。

  比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机关,区机关党工委在区机关基层党组织中积极推进“书香机关”建设,创建率100%,形成了多模式、全覆盖、高品质的学习型党组织格局。采用“中期规划、梯次推进、品牌扶持、评估帮扶”等方法,多次组织相关专家和部分党务工作者开展调研、指导和评估工作,定期举办机关“读书沙龙”和“静安机关讲坛”,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培育机关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目前共有14家区级机关单位获评“上海市学习型党组织”,16家获评“上海市学习型党组织创建达标单位”。2016年,区政协办荣获“上海市书香机关”称号,区检察院荣获“上海市特色学习团队”称号。

  学习型班组建设。在企事业单位,区总工会通过“五有”建设(即有场地、有图书、有制度、有活动、有人员),推动“职工书屋”规范化运行。今年区总工会全新打造了“静工学堂”品牌项目,设立中心课堂、定制课堂、流动课堂、剧场课堂和共享课堂5大类。中心课堂完成了本年度书法、摄影、硬笔书法和国画四门课程;定制课堂为区医务、建交委、机关、公安、市场监管局等单位送教上门;流动课堂延续了“公益乐学”项目。全年,“静工学堂”已累计培训职工10233人次,为创新完善新形势下职工文体活动的组织模式和工会文体场馆的运行方式,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学习型社区建设。14个街、镇投入大量资金,大力开发和培育适合社区的学习活动项目,积极培育社区学习团队。全区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社区达到100%,被命名为“上海市学习型社区”的达100%。曹家渡街道、大宁路街道、江宁路街道已被命名为“全国学习型社区创建示范社区”。此外,江宁路街道、石门二路街道、临汾路街道、宝山路街道、芷江西路街道通过了“2017年上海市街镇社区学校内涵建设合格验收”。江宁路街道被评为“2017年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

  学习型家庭建设。区妇联推进家庭教育讲坛街镇行、校园行和科学育儿社区行活动,仅去年全年共开展各类家庭教育活动、培训74场,覆盖全区5500户家庭。继续实施“白领妈妈育儿学堂”项目,先后开展了“亲子绘本阅读”、“儿童安全教育”、“科学育儿进社区”等讲座和亲子活动,参与人数达1000人。“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项目先后举办了“父母情绪管理”、“孩子秋冬病的防治”等专题讲座。制订下发了《关于开展2016—2017年度“静安最美家庭”公众推选活动的通知》,立足14个街镇275个居(村)妇女组织,发动家庭,围绕最美“健康之家”、“学习之家”、“睦邻之家”、“公益之家”、“孝亲之家”、“安全之家”、“生态之家”,组织开展“最美家庭”公众推选活动,全区2700多户家庭参选,最终推选出10户“最美家庭”标兵户,10户“最美家庭”提名奖。目前,全区学习型家庭创建率达90%。

  此外,在楼宇,根据白领的现实需求,区总工会、区社建办、区文化局、区教育局、区体育局、区卫生局、区科委等部门协同开展了“楼宇书屋”、“楼宇运动会”、“楼宇健康讲座”、“楼宇科普活动”、“楼宇普法宣传”等活动,创立了白领学习新机制,推进白领学习联盟有效运行。目前白领学习联盟中的白领优秀学习团队已达到80支。

  以多元服务撬动终身教育供给侧改革

  近两年,静安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内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了多样化教育服务。社区教育的普惠性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最广大范围内的群众参与,宣传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凝聚了社会共识,形成了发展合力,初步构建起多元主体共同推进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同时,静安区注重完善终身教育基础设施,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学习者提供优质、均衡、丰富、便捷的学习支持,撬动了关于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扩大了教育供给。

  比如,区学促办开展丰富多彩的终身学习活动。开展纪念4·23世界读书日活动,提升市民人文素养;开展全民朗读节活动,引导居民静听心声,放声朗读,让朗读引领城市新风尚;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系列活动,唱响终身学习主旋律;开展市民诗歌节活动,通过诗歌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各具特色的学习活动,充分对接了新时代居民对于学习的各种需求。

  区学促办还利用各类媒体渠道,宣传终身学习理念,营造终身学习氛围。在“乐学静安”公众号上定时发布讲座、课程、活动等学习信息;制作“静安学习地图”,汇总可供居民学习利用的终身学习点;推出《网络学习资源推荐》手册;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辐射作用,将各类学习信息发送到数万白领与社区居民手中。

  同时,各街镇整合辖区内教育文化资源,开发了多元化课程,丰富了学习内容、深化了学习内涵,满足了不同年龄、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2016年13街1镇社区学校优化课程,共开设了面向青少年、白领、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市民教育、健康教育、艺术修养、文化素养、实用技能、体育健身六大系列45类,共计582个班级,22962课时,共计16411位学习者;2017年,各街镇社区学校共开设了578个班级,25968课时,共计15620位学习者受益。

  各街镇还将工作重心下移,将教育学习资源配送至各居委学习点,便于社区居民就近参与各种学习。2017年各居村委学习点共计开设1042个班级,46699课时,共计22713位学习者。不少街镇还重点推进了“街镇—居民区—楼组”三级网络,激发了基层组织与个人的学习活力。

  在此基础上,各街镇深化了终身教育品牌建设,一街一品,凸显特色。乐学石二、茶香共和新、红色宝山、美好临汾、文化共同静安寺、国学天目西、智慧绿色宜居彭浦镇、活力大宁、美丽彭浦、福民南西、阅读曹家渡、人文芷江、北站苏河国韵、江宁人情味等学习品牌深入人心,爱学、勤学、好学蔚然成风。

  此外,各街镇还着力构建更为开放的学习教育网络。多举措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辖区内的学校和体育场馆成为居民强智健体的场所;部队成为国防教育的课堂;园区、企业成为百姓体验科技发展的基地;书店、剧院、图书馆、文化馆等成为居民陶冶情操的好去处。

  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学习沙龙、培育各级各类自治程度高、发展态势好的学习团队、很多社区建立了以科、教、文、卫、体等相关部门、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单位形成的共同体,形成了资源共享、参与互动的服务新模式。“新上海人之家”、“早教基地”、“社区亲子俱乐部”、“少儿国子课堂”、“社校联动德育工作平台”、“相聚蓝天下”、“群团新干线”、“乐活静安”未成年人暑期活动、“白领妈妈育儿学堂”、“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儿童感觉统合家庭训练营”、“父子阅读联盟”、寻找“最美家庭”、“智慧女性修身计划”等各类学习活动,满足了来沪务工人员、学龄前儿童、青少年、白领、女性等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也满足了社区亲子教育、家长教育、老少同乐的需求。而“终身教育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各类主题的学习成果展演和作品巡展,也在社区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文化氛围。

  智库助力,终身教育不断树起新标杆

  以“精品”、“标杆”为目标,静安区特别注重科研在学习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作用。近两年,区学促办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终身教育研究科研课题系列。另外在社区教育专项资金和老年教育专项资金中,也有项目开发和课程研发的专项资金。设立专门研究机构和专项研究资金来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和市民终身学习,这在全市尚属首例。

  2016年12月,在原静安区终身教育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静安区终身教育研究所,区教育局领导兼任研究所所长。这使得终身教育研究有了可靠的领导保障,也更有利于理论研究科学地引领实践创新。以研究所为基地,建立起专家咨询与指导队伍,发挥智库作用。研究所的专职研究员发挥各自特定的研究优势,承担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科研推进的职责,努力成为静安区终身教育科研的排头兵、主力军。同时,注重借助高层次的外脑,目前已经形成了专家信息库———来自985高等院校、兄弟学校、市教育研究院、市终身教育学会、区教育学院、社区学院的专家以及退休专家组成了强大的后援咨询团队。而由顾问、培训、评审、承接课题几个模块组成的专家团队,则构成了静安区终身教育研究和学习型城区建设研究的智库,起着登高望远的作用。

  两年来区终身教育研究所共承接国家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6个,区级课题9个。在2017年8月-11月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开展的第十一届全国成人继续教育优秀科研成果(研究报告、论文)评选活动中,静安区的《中心城区成人高校优化终身学习资源的实践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与社区教育的融合试点———以静安区老年生命教育为例》和《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建构的生态学思考》分别获得优秀研究报告二三等奖和优秀论文二等奖的佳绩。

  在区学促办支持下,终身教育研究所积极与相关研究所、协会建立联系,参与活动,扩大静安区市民终身教育的影响。2017年12月,研究所举办了“互联网+成人教育创新发展”论坛,邀请国家、市区专家学者共话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终身教育教学改革产生的巨大影响,研讨静安“十三五”期间终身教育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各街镇也积极开展终身教育实验项目推进和课题研究,理论结合实践激发学习型社区建设新跨越。石门二路街道的《社区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的实验》为2017年市级社区教育实验重点项目,社区学院的《“老年党员学习小组”的实验项目报告———以静安区日月星养老院为例》获得了市老年学校素质教育实验项目二等奖。

  区学促委各成员单位以学习为抓手,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比如,区文化局以坚定文化自信为理念,将打造学习型城区建设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度融合,不断丰富“美丽城区”和“美丽家园”科学文化内涵,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