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发掘"育人点" "家常课"上如何学科育人

2018/4/4 13:17:12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选稿:王雅雅

  

  如果只重知识,轻价值,追求分数而忽视人格的成长,则是对学科育人的窄化。4月3日,在普陀区教研员学科育人论坛上,一群特殊的群体——9位学科教研员轮番“述职”,分别从语文、历史、自然、劳技、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分享平时在“家常课”上如何催生育人的智慧。

  日常生活中,一次性生活用品有一次性筷子、杯子等餐具,一次性牙刷、梳子等宾馆服务用品。如何从改变自身行为开始,倡导绿色生活?一堂小学自然课上,教师设计调查表,在课前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性用品名称、使用场合和主要材料的调查;教师则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减少一次性杯子使用的金点子。“客人来做客时,用玻璃杯、陶瓷杯代替一次性杯子的使用;把使用过的一次性纸杯、塑料杯收集起来,熔化再生产;外出开会或上学时,自带杯子……”学生讲出了很多金点子和倡议。

  “先调查、后倡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强调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在普陀区教育学院小学自然学科教研员姚蔚看来,培养学生树立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这在小学自然教学中体现了育人的价值。

  用可乐浸泡蛋壳,蛋壳会变软被腐蚀;同样,可乐浸泡狗牙出现腐蚀现象的原因,其实与高含糖量的碳酸饮料腐蚀牙齿是同一个道理……初中科学课上,学生们探究龋齿的成因。老师指导学生调查学生本人和父母龋齿情况、学生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通过问卷数据调查统计分析,尝试“浸泡蛋壳实验”等,不仅让学生得出“酸是腐蚀牙齿的物质”的结论,更使学生意识到高含糖量的碳酸饮料对健康存在的潜在危害。经过“检测食用液体酸碱性”实验、“吃了甜食后口腔中pH值变化图”等分析,孩子们一步一步接近事实,树立起少喝或不喝碳酸饮料的健康饮食意识。从细胞到癌症,生命课更是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积累保健知识,学会生命自我管理。

  哪怕是劳技课,编一只中国结,尝试陶艺体验、布艺制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还能让学生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技术文化,增强自信心。“教师要注重这方面的探索,充分挖掘劳技课的德育内涵。”初中劳技学科教研员张杰说。

  “教学如果没有道德教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教育;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手段的教育。”在业内专家看来,教研员不仅是“老师的老师”,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撬动教育改革的关键人群。

  如何德智交融,育人无痕?在“家常课”课堂上,着力发掘“育人点”。将学科育人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不仅要求所有学科老师对自己的学科价值、学科育人功能有很好思考,也要求每个学科的教育教学除了发挥本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之外,还要重视跨学科之间的综合育人功能。“在建设开放互动、结构关联的新型课堂上,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激发学生对学科本身内在兴趣和自主探索,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学习同时,实现人格发展。”普陀区教育局局长范以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