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文化自信 美育已成为大中小学"必修主课"

2018/4/19 16:19:13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蔚    选稿:王雅雅

  

  图说:大艺展复旦优秀节目汇报演出暨相辉堂开幕演出 来源:慕梁摄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欣然从旧金山发来贺信,寄语正在上海参加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年轻人,要善达于美,美通于真,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此事在近日的大艺展上传为佳话。让美育成为当代大中小学生的“必修主课”,正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的一大重要亮点。

  课程资源日益丰富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美育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政道在信中说:“人才培养是大学最重要的使命,真是科学的追求,美是艺术的目标。”“科学析万物之理,以天之语,解物之道。艺术判天地之美,超以象外,得其寰中。两者相融互通,成为激发人类无限创造潜能的沃土。”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正在各级各类学校稳步推进美育课程建设。在义务教育阶段,93.5%的省(区、市)的音乐、美术课程总量达到了国家规定9%的课时数;在高中教育阶段,全国86.43%的学校能够开设6个学分的艺术类必修课程;全国75.7%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保证72学时。美育课程资源日益丰富。上海、广东等地还充分利用社会艺术场馆的美育资源,拓展艺术场馆现场教学平台,美育受惠群体不断扩大。近五年来,教育部对200余所高校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学生问卷调查显示,近80%的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62%的学生参与了的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学习掌握了艺术技能。

  

  图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合唱团 上海交大供图

  优秀文化融入校园

  朝着“一校一品”的目标,如今学校美育品牌项目的影响力日益加深。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连续开展了11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累计投入6.57亿元,成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走近艺术、感受经典、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的美育品牌。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在原有449所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1035所,今年还将创建30个高校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通过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全过程融入校园美育。党的十八大以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无论是在参演院团数量还是演出场次数量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从剧目类别构成来看,2013年以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演出剧目类别一直兼顾中国经典和西方经典剧目,兼顾传统和现代剧目,并且一直十分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其中,中国传统经典剧目、中国现代经典剧目和民族优秀剧目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5%上下,占有绝对比重。

  上海创新美育之路

  在上海,学校美育创新之路就在于坚持文教结合协同推进,通过应用“互联网+”等方式,形成丰富优质、创新生动的课程资源。从2005年起,上海每年有1000万元专项经费投入全市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系列活动中,100多万名青少年学生参加培训。目前,全市已有近50%的义务教育学校在不同层面开展“非遗”传习传承。此外,上海全市每年推出约300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15万人次的师生现场欣赏高水平艺术表演创造机会。

  每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中,有拓展到学校的100多场艺术教育专场;每年的上海夏季音乐节,邀请近2万名师生现场观看;每年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都会推出10多个学生专场演出,参演师生超过千人次。正在举行的大艺展中,申城学子也在各个展演中登台亮相:复旦大学的戏剧《瓶中丝路》、上海交通大学的话剧《白衣赤诚》、上海师范大学的合唱《京剧印象》等一大批代表申城学子最高水准的艺术剧目受到了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