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字招牌 助推学生个性发展
“小花旦”舞动校园
京韵桌游乐陶陶
课程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特质载体,它联结着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秉承以学生为本,贯彻“重自主、乐参与、慧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在融合学校文化基础上,整体构建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与完善“WX”课程。通过课程开发与实施,发展学生个性,促进教师成长,形成学校特色。
“WX”课程既是万小(万航渡路小学简称)拼音的首字母,又代表着学校的课程设计理念:
W——四大课程系列包括精美艺体课程、精到人文课程、精品传习课程和精妙创意生态课程,以主题课程群的形式实现课程的横向联动和纵向衔接;
X——两条无限延伸的直线,意喻学校课程让快乐无极限、学习无止境、教育无终点。
万航渡路小学不断拓展课程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力求“基于课标,课堂增值”“自主选择,关注差异”“注重体验,内外衔接”。通过这些课程,促使学生学会自我发现——发现一个问题,产生一种愿望;学会自我设定——了解一个需求,设定一个目标;实现自我参与——扮演一个角色,承担一种责任;获得自我实现——体验一种感受,收获一份成果。
四大课程体系涵盖了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类课程,通过校内教师自主研发和借助外力共同开发,目前已开设近60门校本课程,力求满足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改需要、符合社会和家长需求,助推学生个性潜能开拓、文化艺术熏陶和学习素养培育。
在众多课程中,以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京韵特色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已成为学校特色课程的“京”字招牌。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磨砺,逐步从京操、京歌、京画等学科活动发展为一门门生动有趣的课程设计,并辐射到艺术、体育、科技、文学、德育、探究等各学科领域和各类课程领域。学生在学习、体验和践行中,丰富学习经历,提升学习素养,助推个性发展。
“京韵脸谱 DIY”:
在审美提升中学会创造
“京韵脸谱DIY”是一门精美的艺术拓展型课程,也是传习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认识、欣赏、描绘、制作京剧脸谱等教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文化艺术,提高对京剧艺术的审美情趣。
自2012年起,万航渡路小学美术教研组尝试推出这一课程,坚持课内、课外有效联动,利用京剧脸谱中丰富的点、线、色块所形成的强烈表现力,引导学生自行创作有个性的脸谱,感受京韵脸谱的图案美、色彩美和艺术美,提升美术课堂艺术品质,推进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从美妙神奇的脸谱世界到绚烂多姿的服饰艺术,从精美绚丽的京剧道具到意象唯美的人物造型……开放式教学让师生的特长、个性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充分挖掘和施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悄然发生着变化。
为了让课程更具专业性,学校依据教学目标,把美术与京韵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合,编写了供一至五年级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包括“有趣的京剧脸谱”“京剧中的盔头”“卡通京剧人物”等学习内容。
近年来,“京韵脸谱DIY”课程取得了可喜成绩:在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认定结果中榜上有名,获得“国字号”荣誉;在此前举行的学术季交流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非遗进校园“京”色年华活动上,学校被授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称号;学校美术教研组也凭借“走京剧脸谱特色之路,拓美术技能发展之途”的特色,被评为静安区特色教研组。
“京京乐道”:
在主动探索中激发兴趣
“京京乐道”是一门以探索京剧艺术为主的校本探究型课程。学校通过主题探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通过主题欣赏,使学生在领略京剧艺术特有美感的同时,接受生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学唱唱,初步培养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兴趣和对现代京剧艺术的认知,促进审美素养的积淀和提高,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关注。
本课程设置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为“走近京剧”,以兴趣激发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京剧艺术,初步认识京剧与生活的关系;第二模块为“感受京剧”,以了解京剧艺术的美为主要目标,通过揭示京剧艺术的审美因素(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等表现手段),引导学生在体验京剧之美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京剧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三模块为“品味京剧”,引导学生在接触京剧名人、欣赏名家名段的同时,接受京剧美的熏陶,并具有一定的京剧表演能力。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学生们收获颇丰。他们把京剧知识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与家长一起设计、开发出新颖的京剧桌游:脸谱拼图、脸谱翻翻乐,京剧跳棋、京剧知识大闯关等;围绕《“京京”乐道 50问》,他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利用网络或进行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或与家长共同探讨,制作了内容丰富、图案精美的小报和京韵知识笔记,并在班中进行交流,使同学们了解更多京剧知识,体会京剧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共性”与“个性”的双重作用下,学生的探究火花被不断激起。
“四书五京”:
在书法学习中感受精气神
写字教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是母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性格、态度、气质、情怀等内在品质的提高,让学生终身受益。
“四书五京”课程是以书法学习为主的拓展型课程。书法和京剧同为国粹,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有着共同的审美原则和艺术规律。书法字体有草、隶、篆、楷等类别,书法学习需要反复练习,故名“四书”;京剧中亦有生、旦、净、末、丑等行当,唱念做打需要磨练意志,故名“五京”。书法的“计白当黑”好比京剧舞台上的“以虚拟为实物”,二者在对虚无、空白的追求上是相通的。书法讲究“力透纸背”,墨不能浮于纸上,而京剧中对“力道”也有严格要求,即不用话筒能把声音送到最后一排观众耳朵里。
学校在传统单一的写字教学中,融入京韵文化学习,通过阅读京剧大师故事、记诵名家名言、了解汉字演变、欣赏名家作品、临摹创作等学习过程,感受书法和京剧共通的精气神。在教学中,按照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习惯养成等要求,采用讲解、示范相结合,欣赏、书写互促进,以描摹入手、仿影过渡、临写上路,最终能独立书写创作。
为了让枯燥的书写练习变得有趣,老师们积极创设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个性展示舞台,举办小型展览会,制定书法学习评价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意志品质。
在立足于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四书五京”课程的学习,继承传统文化,弘扬经典艺术,为学生播下文化的种子。
“小雅之堂”:
在习惯养成中知书达理
“小雅之堂”是学校德育课程之一,是进行礼仪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内涵的主要阵地。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健康人格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所艺术特色学校,礼仪教育也是学校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古人说“登大雅之堂”意思是:进入高雅的厅堂,比喻达到高的要求、美的境界。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而是通过后天教育和实践获得的。若把京韵课程、语文校本课程特色看作“大雅”,那么“小雅之堂”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他们初步学会以礼待人。
如何让小学德育教育不流于形式,又能发挥校园特色文化熏陶,彰显学校京韵特色?“小雅之堂”把传统德育课程分为“理”和“礼”两部分:一是挖掘人文、环境、社会等资源,结合学校“五个小主人”(学习、活动、集体、生活、社会)培养目标,深化理论知识,进行德育渗透;二是开展富有校本特色的实践性活动,鼓励学生由兴趣出发,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为了使德育活动更为鲜活,课堂还融入京韵元素,将学习内容与学校环境建设相结合。如建立听京剧、赏京韵、聊京品的“京”玉良言广播站;开辟带有“京”味元素作品或是“京”味故事的“京”壁辉煌宣传栏;开设以普及京韵知识为目的,让学生发现京剧、走近京剧、品味京剧的“京”雕细琢小讲堂等。
“小雅之堂”课程的开发以立德树人为目的,有助于培养有民族文化底气,有高雅向上才气,知书达理、内外兼修的“小小万”,从而让民族文化在孩子心中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