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书法不是简单学写字
2018年上海市青少年书法篆刻展亲子论坛日前举行。这是该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首次与获奖学生及家长、老师面对面深入探讨书法教育的问题。“孩子能否将书法学习一直坚持下去,家长和老师的作用很大,我们希望将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在家长和教师群体中传播书法艺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潘善助介绍了举办此次论坛的初衷。
在提倡传统文化的当下,青少年书法教育越来越受重视。2013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并推出了《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纲要》推荐书法范本和相关教材。目前,上海已经有一部分中小学开设了书法课,对于提高学生的书法兴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师资短缺、良莠不齐,成为书法真正实现全面“进课堂”的一大拦路虎。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虽然设立了书法课,却没有专业的老师,只能由班主任和语文课老师代任。这些老师由于经验或技法不足,只能给学生一人发一本描红本,让他们对着描,字帖基本用不上。
这样的问题不在少数。而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的教学动力不足。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眼下书法老师评职称没有专门的书法类别,要么按照美术老师来评,要么按照语文老师来评,评的都不是本专业,难免就有点吃亏。现在只有松江区在试点书法老师单独评书法职称,但仅限于中级职称。
论坛上,如何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培养中小学生学书法,成为热议的话题。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形式,数千年来,中国人的哲学思辨、美学思想乃至人文情怀,都在书法中获得了最尽情的抒发和最深刻的体现。”潘善助指出,书法教育,只教写字不讲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是不可行的。从表面上看,书法似乎仅仅是写字的技巧,但深入此道便明白,除了笔墨技巧外,作者的学识修养、社会经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理解等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其书法产生作用。“写好字固然重要,但了解其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更重要!”据透露,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计划录制名家书法导临、导赏的视频,放在网上,给学生提供学习便利。此外,协会还计划开设中国书法大讲堂,集中培养书法老师,缓解目前书法师资紧缺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