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大师剧《师说》:"回到"80年前的国立师范学院

2018/9/19 13:08:33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选稿:蒋昕婕

  

  夜深,国立师范学院教室里,百盏菜油灯依然亮着,把一座光明山变成了“珠宝城”……1938年,长沙保卫战之前,全城“文夕大火”那一年,在抗战绝境中、在日军轰炸中诞生了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山中师院,创始院长廖世承、英文系主任钱钟书等,“烽火在旁而弦歌不辍”,30多名教授中有四五人牺牲,却将教育救国的下一代师资火种存续下来。

  

  这是17日、18日当地首演的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校园大师剧《师说》。中国14年抗战起点——“九·一八”之际,教育大家廖世承从老家嘉定“回到”他80年前草创国立师范学院的地方:这部由上海师范大学创排的大型原创话剧首次“走出去”,在承继廖世承师范教育衣钵的湖南师范大学及其附属中学公演,戏里戏外诉说师者风范、师道精神。

  甘冒战火往返接应师生报到

  

  “我们这里也叫‘二里半校区’,从前离湘江大桥大约二里半。”在湖南师范大学附中学生活动中心剧场里,湖南师大“世承班”辅导员、副班主任陈仁鹏,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在他脚下的这片山河,抗战期间也是炮兵营地,硝烟穿越至今,这段民族记忆是每个师大新生的“必修课”。

  身为我国第一位专攻教育学的留洋博士,廖世承在救亡图存中谢绝国民政府教育部司长之职,却全力筹备首座专事师范教育的高等学府。前来观演的这个以廖世承命名的师大班级,都是各个院系选拔而出的优秀学子,至今办班两届约200人。同样,当年周恩来总理亲自任命廖世承为创院院长的上海师范大学,也有培养卓越教师的“世承班”。当00后与“世承”故地重逢,他们看见了什么是“师之所存、道之所存”。

  

  剧中,为避前线战事,廖世承在长沙城外百余公里的蓝田山间选址建院,以免日军沿交通干线长驱直入。但他个人却几次三番辗转山路,在频频的防空警报中折返于湖南省教育厅,为从全国各地甘冒战火来校报到的7个系200多名师生,申请车船接应物资经费,甚至细致到开具通行证。战中办学已属奇迹,仍有包括副院长在内的一批师生在往来县城途中不幸遇难伤亡。

  面对国恨家仇,在坚持为学还是参军入伍的问题上,廖世承与青年师生们也产生分歧,但他们最终都选择了前者。院长任上,廖世承忧国忧民、殚精竭虑,研究撰写《师范教育与抗战建国》《师范学院的使命《抗战十年来中国的师范教育》等长篇文章。陈仁鹏等师生说,正如廖院长所言,教育肩负“国民导师”重任,“《师说》让我们更有归属感,也更有凝聚力。”

  父子争执大学校长中学主任

  

  廖世承面对的真实戏剧冲突不止于此,甚至还有来自教育世家的“内部矛盾”。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廖世承(1892-1970)家族曾经“四进士、三举人”,他取得博士学位后从美返沪,在上海光华大学(华东师大前身之一)期间,出人意外地请辞副校长,出任光华大学附中主任。对此,他的父亲、也是圣约翰大学国文教授,极为不满。

  全剧第二幕里,廖世承与父亲在光华附中校门口激辩,赢得满场叫好。男主演王泽沛,毕业于上海师大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任职于中国武警政工部文工团,曾参演总政话剧团话剧《从湘江到遵义》等。他与廖父扮演者、谢晋学院硕士生导师张捷诚同台飙戏——父亲要儿子“力争上游”“抓大放小”,甚至代他递交新的辞呈,从中学主任做回大学校长;儿子则坚持认为当今中国对中学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大学,并巧妙地例举父亲早年在嘉定开办求是书院“也是中学好老师”,而且从吕思勉到钱钟书等名师都当过中学教师……

  

  最终,儿子说服父亲,父子还携手邀约“绍兴花雕”一起喝两杯。事实上,廖世承编撰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中学教育》正是中国最早的高等师范学校教科书;他所推行的中小学“六三三”学制改革多地沿用至今。

  来湘演出前,《师说》也在上海师大徐汇和奉贤校区首演。“霞棐剧院既是剧场,也是课堂。”谢晋学院2017级戏剧戏曲学研究生王晶晶说,虽然之前也去过校史馆,但仅从图片和文字上总觉得廖老师有点遥远又有点陌生;看完《师说》后,才认识到他有着真诚亲情、友情、师徒情、家国情,已经从“一个名字”变成了“一个人”。用剧中廖老师的话说:想要做好高等教育,只有先做好基础教育,“这不仅仅是对学校对老师的要求,更是提醒学生自己要从基础踏踏实实做起。”

  排一部大师剧也是上一门课

  

  “这可能是中国话剧百多年来第一部专写‘教师的教师’的作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导演,《师说》导演、编剧、制作人杨昕巍自信地说。“排一部剧,也是上一门课。”他作为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带领主创团队赴湖南实地寻访,对廖世承生平事迹深度调研,引导师生走入一代教育宗师的精神世界,“于山河破碎之间践行先贤之师道训导。”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创排冲刺正值酷热暑假,剧组内师生20余人,在上海师大东部教苑楼排练厅自8月18日起排演近20天,他们都是提早结束假期或放弃其他演出安排。参演的2016级学子吴朕俊、徐伟文,排练期间还写下入党申请书,“像剧组里张捷诚老师、赵韬顺老师等,他们为学生率先垂范,让我们感受着党员老师的谦卑和刻苦。”

  

  “所谓见贤思齐,同样,见不贤而自省。”作为女主演之一,表演专业毕业的谢馨慧是第一次扮演有些反派色彩的人物,剧中常给廖校长使“绊子”。她也努力把人物塑造得更丰满立体,才能让观众更好体会“廖校长办学之艰辛”。

  《师说》全戏六幕,长达两个半小时。“如果不是好戏,即使扯上主旋律,也是不好名声,”观演后,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杨乾武表示,“主旋律首先要是好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理论学科组召集人仲呈祥评价说,这横跨70年的6场戏,从惜才、理想、愤怒,到壮怀、情致、蒙冤,串起了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性故事,希望这部剧“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

  

  朋友圈里,一名师范生发了这样一条状态——他说:“作为一名师范大学学子,通过《师说》更认识到教育兴则国家盛,未来的路还很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为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努力。强悍中华精神薪火,以致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