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初重学小学课文?教法完全不同
新学期,上海预备初中(六年级)学生语文教材启用了全国统编本教材。不少家长发现,其中有5篇课文小学阶段就曾学过,而且市面上的相应教辅材料很少。“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语文学习?”对此,不少语文老师表示,教辅资源的多少,并不能决定孩子校内语文学习程度的高低,家长无需太过担心。
新学期新教材教辅难买
记者看到,今年上海预备初中使用的是全国统编本教材六年级语文课本。课本共分6个单元、22篇课文。每个单元由“阅读”“写作”“语文园地”等三部分组成。此外,全书还设有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和“遨游汉字王国”,以及名著导读等。
“大概是这套教材太新,能买到的配套教辅书很少,只能靠上课时多做笔记了。”一位预初学生家长告诉记者,相比原先沪教版、人教版的大量教辅资源,这套首次使用的新教材配套的教辅资源并不多。
华东师大出版社教辅分社编辑徐平透露,这本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教辅资料确实比较少,一般暑假相应的教辅书就会上架了,但这套教材由于是最新版的,所以全社各个部门联合加班,在国庆长假前终于赶出了语文同步练习《第一作业》和《一课一练》。而市场上针对这套教材的其他教辅书也确实比较少。
参考资源少不影响学习
不少语文老师也透露,相应的教学资源也不多。
“老师手上也就一本教师教学用书,即俗称的教参,还有一本师生共用的练习册。”一位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其实其他年级的语文教材“标配”的教学资源也就这些,但多年来积累的优秀案例、成熟的课程教案等教研资源很多,而且网上相应的资料也很多,即便是新老师,教起来也比较游刃有余;而这次换教材后,大多数课文都是全新的,需要全部重新开始备课,而且能参考的资料比较少,网上就算可以找到部分课文的资料,也是小学的教参资源,和初中的课程要求不一样,所以老师需要补充大量资料,学生上课时需要记录的内容也比较多。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会影响到孩子的语文学习。“从市里到区里都开展了教研活动,暑假开始老师们也已经在积极备课了,所以其实就是老师的备课工作量比以往大一些,但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什么影响。”一位语文老师表示。
风华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王以新老师表示,教辅书种类的多少并不能决定孩子校内语文学习程度的高低,“哪怕是教参也不能完全照搬,更何况教辅书毕竟只是辅助参考作用,最重要还是要把教材吃透。换了教材后,语文老师们都已在第一时间认真研读文本,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准备相应的材料,把新的教材用好,所以家长不用太过担心。”
初中注重提升思维能力
“教材上有5篇课文是小学里教过的,刚拿到书的时候我们班上同学都说,这几课是不是可以直接略过了,不过实际上的时候发现不是这样。”西南位育中学预初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重复的课文老师讲得也很详细,而且比小学时讲得更深入,相应的阅读理解要求也比较高,还有挺多的课外古文练习。“比如《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两篇都是小学里学过的,但现在初中的语文课会更关注诗人的写作背景,要求学生体会意境,所以绝对不是一开始我们想象中的原封不动重学一遍。”
风华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王以新老师介绍,相比于全国其他省市常见的“六三学制”,上海采用的是“五四学制”。也就是说,同为六年级的年龄,在其他省市属于小学阶段,但在上海则属于初中阶段。新教材中的《狼牙山五壮士》、《月光曲》等5篇课文,确实是沪教版小学阶段曾经学习过的,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要求不一样。
“比如《月光曲》在沪教版里是小学五年级的课文,小学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文叙述顺序,在概括各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内心情感;而预初的新教材里也有这篇课文,内容是一样的,但初中的阅读理解学习目标更高,梳理贝多芬创作过程中思想情感的变化,理解他的情感出发点,要让孩子理解根本问题——作者要表达什么,并且是如何来表达的,这其实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相关联的,从六年级起,语文学科学习中就非常重视思维能力和语言素养的提升,所以即便是同一篇课文,教法和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也正因此,市教委教研室特意在开学第二周时,就在风华初级中学举行了“统编教材背景下的小初衔接教研活动”,分别在小学五年级和预备初中举行了《月光曲》的同课异构教学,语文老师们一起进行教研。“学生们一开始以为重复的课文不用认真对待;但上课之后,明显感受到初中和小学的教法不一样,收获也不一样。不少学生都说,初中的语文让自己思考问题更深入,研究的角度更多样”。